当前位置 >  开放重庆

如何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人大代表这样说

发布时间: 2019-02-01 11:05:2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中国网讯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

重庆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2018年,重庆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5200亿元,增长15.9%;服务贸易进出口315亿美元,增长20.7%,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21.3亿美元,位列中西部第一;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2.7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增速43.8%,位列中西部第一。这是去年重庆对外开放的成绩单。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指出,近年来,重庆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全域开放,持续拓展开放通道、着力完善开放口岸、有效提升开放平台、不断壮大开放主体、持续优化开放环境,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释放出强劲的活力和动力。

据介绍,重庆已构建起融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新格局。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外贸货运量占比超过90%,货值占比近50%,去年新开通的渝甬铁海联运班列已开行143班、运输集装箱超1.5万标箱。向西,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3000班,2018年开行超过1000班,建设德国、俄罗斯等国外集散分拨点超过40个。向南,建立起以重庆为运营中心,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657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开行661车次;重庆—河内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55班。向北,“渝满俄”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

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

中新项目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注入新活力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作为国际合作项目,它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平台之一。”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透露,目前已累计签约156个合作项目,总金额逾224亿美元,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讯等重点合作领域以及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领域,推动了跨境融资、机场商业合作、“陆海新通道”、中新数据通道、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莱佛士医院等一批项目落地,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陆海新通道”是重庆最重要的对外开放通道之一。韩宝昌说,截至2018年底,“陆海新通道”已实现常态化稳定双向运行,与中欧班列(重庆)实现无缝衔接,成为连接“一带”和“一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性通道。同时,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于2019年1月初奠基,将依托果园港区和鱼嘴货运站,通过整合水、铁、空、公等多种运输方式,建成示范性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韩宝昌说,重庆去年积极推动与新方签署《深入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信息、通信及媒体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中心备忘录》,设立中新信息通信领域创新发展资金,从机制上全面推动信息通信领域合作。目前,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中国工信部专家评审,今年有望启动建设。

韩宝昌表示,重庆将进一步推动政策创新和项目落地,全力打造“陆海新通道”、中新数据通道、中新金融科技示范区、中新航空产业园和中新金融峰会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中新金融跨境融资、中新智慧城市试点以及教育、医疗、旅游等其他领域合作,进一步提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可视化水平。同时,发挥好以点带面作用,积极开展三方合作,推动新加坡及东盟国家大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并带动重庆企业拓展东盟市场,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互联互通。

沙坪坝区委书记江涛:

做大做强“创新”“开放”两大核心动能

沙坪坝作为重庆主城母区,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布局了一批国家和市级战略平台,积淀了许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沙坪坝区委书记江涛表示,为下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沙坪坝已集聚了创新资源富集、开放平台众多、产业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名医名校集聚、门户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美等七大优势。

“这次全市‘两会’明确指出,2019年要持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要持续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江涛说,这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战略工作布局,与沙坪坝区息息相关。

江涛表示,作为建设重庆科学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主战场,沙坪坝区扛起大区责任、担当大区使命,充分利用好大学城、物流园、微电园等战略平台,做大做强“创新”和“开放”两大核心动能。他指出,既要矢志不渝狠抓创新,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集聚创新人才、引育创新产业,让沙坪坝在参与新一轮对外合作和区域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同时,也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通过推进大开放、促进大流通、集聚大产业、实现大发展,以开放为纽带更好集聚海内外优质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和“开放”两大动能互促并进、联动发展格局,共同驱动沙坪坝建设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

江津区委书记程志毅:

打造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地

近年来,江津区紧紧围绕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着力抓平台、拓通道,抓招商、引人才,抓协作、优环境,推动江津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跃升。

程志毅介绍,江津积极构建“1+4”开放平台体系,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1”即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2018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7月封关运行。综保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服务贸易。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签约明峰医疗、金果源、长安民生物流等项目44个,总投资490亿元。

“4”即江津双福、德感、珞璜、白沙四个工业园,具有承载重大产业项目的能力和条件,并形成汽摩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食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2018年,园区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272户,其中规上企业378户,规模产值实现1274.7亿元,总量排全市工业园区前三位。

程志毅表示,2018年,江津全区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27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合同引资突破1300亿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18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08.8亿元,增长84.9%,高出全市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依托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国际商学院、佳士集团等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商业协会签署合作项目12个。

在引进人才方面,江津深入实施“津鹰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1+6+N”系列人才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打造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地。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立杰:

推进五位一体打造 服务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两江新区按照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促全局的要求,把搭建内陆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作为落实“两点”定位、“两地”目标的重要抓手,把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实现“两高”要求的关键支撑,推进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主体、环境五位一体打造,服务好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立杰表示,依托果园港和鱼嘴铁路站“双枢纽”联动,两江新区打造三大国际物流通道无缝衔接集聚点,并依托果园港扩大口岸开放,打造功能完善的开放窗口。

“依托建设重庆自贸区和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区,发挥开放平台的支撑作用。”杨立杰说,包括建设自贸和中新核心区、推动保税港区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合作平台等。同时,依托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此外,依托产业转型升级和政策创新,实现开放型业态集聚。一是结合寸滩港及金山片区产业转型,规划打造集“一带一路”国别馆、游轮码头、国际旅游、数字娱乐、总部基地等业态为一体的“保税港商圈”;二是在第三批自贸区中,率先突破飞机保税租赁政策,目前已落地7架;三是推动加工贸易结构优化,形成以传统笔记本电脑为基础、多种智能终端产品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四是试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获批非特化妆品试点。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功能,依托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及果园港、保税港区等重要开放平台,深入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杨立杰说,通过一系列举措,使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体系建设更加完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