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是一体。”当一切回归自然,我们用什么衡量万物之间的界限?20年来,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许琪萍,一直在找寻这个答案。万兽齐奔的野性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汇聚成生命中最惊艳的色彩,通过她的笔端,诠释着“自然·无界”的理念。近日,许琪萍接受中国网《动物保护大家谈》节目专访,从美学、哲学的角度,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神秘的土地,自由的生命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自古至今,人类对这一哲学命题的发问从未停歇,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许琪萍也向自己发起了这一连串的叩问。当人类文明席卷全球,大自然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人类已然忘记这个星球最初的模样。“寻访自然的原貌”,正是许琪萍来到非洲的初衷,这片神秘的土地,究竟给了她怎样的答案?
“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狮子,是在南非动物保护区。当我们开着车驶入丛林的时候,狮子表现地非常淡定,就在车旁慢慢悠悠地晃着。”没有张牙舞爪的示威,它尊重你同样享有的在草原上漫步的权利;没有躲躲闪闪的目光,它信任你不会给草原带来屠戮和灾难。
这一幕景象让许琪萍认识到,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人与动物没有“尊卑”之分,所有的生灵,都可以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
“在坦桑尼亚的米库米动物保护区,我曾犯过一个小错误。在休息区吃午饭的时候,有几只鸟飞过来,我就用米粒去喂它们,被司机阻止了。他告诉我,这样是犯禁忌的,应该让动物自由地觅食,自在地生长。”这件事也让许琪萍对于保护动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有的动物都应该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由自在地生长,而人类的“喂食”、“驯养”乃至“囚禁”则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
在非洲这片自由奔放的土地上,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自由的灵魂”,而自由自在的生长,便是生命至高的幸福。
多彩的世界,艺术的殿堂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自对生命的体悟和认知。许琪萍将在非洲感知到的一切,融入中国画,让生命灵动在画卷里,让神韵飘逸在笔墨间,开创了厚重大气、色彩浓烈的画风,同时拓宽了中国画的内在含量和发展蹊径。
“为了创作,我走进丛林,走进非洲部落,走进大沙漠,这些地方都给了我无穷无尽创作灵感的源泉。”许琪萍说,“很多年来,我一直用艺术的形式呼吁大众关爱动物,尊重所有的生命。在我的作品里,人,动物,植物,自然环境交织在一起,传达着万物共生的理念。”
许琪萍的作品引起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关注,2014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等机构联合主办了《“世界和美”——许琪萍中非主题艺术展》;2019年1月,再次主办《自然·无界——许琪萍艺术公益互动展》。
“艺术家许琪萍的作品,充分体现出了动物是有感知的,体现出了人类动物和自然可以如何和谐相处,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把动物保护的理念传递出去。”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这样评价许琪萍的创作。
对此,许琪萍表示:“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合作以后,有了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外延向公众传达动物保护理念,加大了宣传动物保护的力度。”
自然无界,生命无界
万物皆有灵,不可妄欺生。许琪萍说,“动物是有灵性的,能给人类带来福音。我们人类不应该凌驾在动物生命之上,所有的生命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也许有一些功能和智慧人类是达不到的,它们却是比我们先知先觉。”
千百年来,人类受到动物的启发而进行着各种创造,鸟儿挥挥翅膀,机翼的形状便在人类的脑海中浮现;鱼儿摇摇尾巴,设计师便勾勒出优雅的鱼尾裙的形状;甲壳虫随便卖个萌,风靡一时的甲壳虫汽车就这样应运而生。动物的身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是人类无穷无尽的灵感之源。
德及禽兽,泽及草木;万事万物,休戚与共。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自然是无界的,生命也没有界限,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许琪萍对于赋予她激情与灵感的非洲大地,充满爱与尊重。在这里,她找到了苦苦追寻的答案。
(统筹/策划:魏博;导演:管柏仲;摄像:管柏仲,周继祖;文字:魏博,仇京,褚梦琦,赵硕;后期:管伯仲;配音:仇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