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夜间旅游该怎样发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供图)
夜景是重庆旅游的一张王牌,如何向王牌要“含金量”?3月4日重庆日报刊发深度报道《夜间经济展现重庆另一种魅力》,受到业界广泛关注。3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对过夜游体验有需求的游客占总数比例达92.4%,夜间经济已经点燃消费热情。
夜间旅游消费旺、潜力大
《报告》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根据自主调研平台调查数据,系统研究夜间旅游(以下简称夜游)市场的供需情况、结构特征、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等。
《报告》显示,随着旅游消费的日益多元、旅游供给的提质挖潜,夜游正为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92.4%的游客有过夜游体验需求。今年春节期间,国内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笔数分别达全日消费量的28.5%、25.7%,游客消费占比近三成。
在游客目的地停留时间上,国内游的平均停留时间为3天。其中,连续3晚愿意体验夜游的游客占26%,选择2晚夜游的游客占53%,不愿夜游的仅占2%。
在消费上,游客单日夜游花费200-400元和400-600元的分别占比27.9%、27%,花费600-800元的占比15.6%。其中,月收入水平在12000元以下的游客选择600元以下夜游花费的比重最高,月收入在12000-15000元的群体选择600-1000元夜游花费的比重最高。
“这说明,游客对夜间旅游的参与度高、消费旺,夜间旅游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张佳仪表示,未来,伴随夜游产品的丰富和夜游环境的日臻完善,夜游消费潜力还会进一步释放,市场前景广阔。
仅27%游客非常满意夜间旅游产品搭配
在游客夜游体验需求种类方面,《报告》显示,游客对景色、活动、餐饮、休闲等夜游要素的诉求相对均衡,35.7%的游客关注可供欣赏的美景,对夜晚活动、休闲氛围、安全保障、美食(夜市)的诉求比重分别在23%-28%之间。其中,文化体验已成为夜间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店、茶社、剧院是夜间消费市场的文化亮点。
在对夜游产品搭配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27%的游客表示非常满意,73%的游客评价为满意及以下,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限制游客夜游体验的原因调查显示,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
从供给角度看,参与调研的657家旅游企业中,72.99%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游产品占总产品品类30%以下,79.24%的旅游企业的夜游产品收入不足30%。夜游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此,家住渝中区石油路的旅游达人李塞双深有感触。“我已经走了30多个国家,夜游是每到一个地方都有的行程,不仅能看到跟白天不一样的景观,更能深度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他说,如泰国就创新性地推出了夜间动物园,人气火爆,但目前国内夜游产品相对单一,除了观夜景、逛夜市,其他新兴业态较少。
夜间旅游需社会各界共商共建
“夜间旅游已经完成了从自发探索到局部自醒,正在走向战略自觉。”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
在大众旅游时代业已到来的当下,游客到访一个旅游目的地,不再可能只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特别是对越来越多追求异地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休闲客而言,晚上6-10时是旅游消费的高峰期,也是目的地消费市场的“黄金四小时”。
戴斌认为,发展夜间旅游,首先需要行政主管部门思想重视、政策协调。游客夜间消费既需要实体餐饮的宵夜,也需要精神文化的“深夜食堂”。目的地市场可向文化要动能,延长博物馆、书店的开放时间等。同时,夜间旅游、夜间消费和夜间经济兴起,必然会给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市政管理等带来压力,所以还需务实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戴斌表示,其次,涉旅市场主体需着力培育夜间旅游产品品质,加快投资研发产业链,缓解夜间旅游供需矛盾;最后,教育、科研、媒体和社会各界需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夜间旅游经济的发展。
眼下,重庆正在举行文旅融合发展全球金点子大赛,一些参赛专家学者、研究机构所提交的“金点子”中,不少内容也涉及重庆夜间旅游的打造。
有参赛者表示,重庆需进一步擦亮“不夜城”品牌,建议重庆打造国际智慧夜间旅游大都市,在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主城“两江四岸”分期分批规划发展智慧夜间旅游产业链,按照不同区域文化板块,配套夜间旅游产业商业区,配置特色文艺演出、互动体验项目等。
还有人建议,重庆的灯饰特色鲜明、景致迷人,可进一步提升重庆灯饰品质,植入文化元素,让山城的夜晚更加璀璨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