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3日讯(记者 曹川川)4月2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祭陵办共同主办的2019年“清明祭初祖 文脉传华夏”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仓颉庙。
仓颉庙位于陕西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是为了纪念“文化之祖”仓颉而建的。仓颉庙坐北面南,北临黄龙山、南望洛河水,占地17亩,创建年代不详,据《仓颉庙碑》记载,延熹五年(162年)已颇具规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文字始祖”——中国文字的创造者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传为轩辕黄帝左史官。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一时间,“神鬼泣,天谷雨”。仓颉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中国文字的创造者。在其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依类象形,始创文字”的丰功伟绩,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建仓颉庙。
“绿色国宝,活着的文物"
仓颉庙内四十八棵古柏至今树龄已逾千年,被专家誉为“绿色国宝,活着的文物"。它们虬枝盘旋、姿态万千,其中相传为仓颉当年亲手所植的“仓颉手植柏”,距今已有五千余年历史,可谓为“镇庙之宝”。仓颉庙的古柏群与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黄帝陵古柏群并称“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仓颉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国保单位,也是唯一兼有红色文化的单位,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仓颉庙内。
打造研学教育旅游基地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接收传统文化教育,为了让青少年能够重拾汉字文化自信,仓颉庙依托自身优势,利用仓颉造字的文化传说、文物古迹开展“写汉字、穿汉服、习汉礼、诵诗书、拜始祖、游圣庙”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致力于打造研学教育旅游基地。自开展活动以来,共计接待学生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