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两次登基,在位八年,真正手握权柄不过两年。这样甚无建树的唐睿宗李旦究竟算不算一位明智的君主?4月2日下午,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祭陵办共同主办的2019年“清明祭初祖 文脉传华夏”网络主题活动抵达蒲城,来自全国50余家网络媒体的采编人员走进桥陵,参观中国唐代墓葬碑刻遗存,了解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故事。
在桥陵,年逾花甲的朱建武承担本次讲解工作,已在这里做了38年导游的他讲起桥陵可谓轻车熟路。从桥陵石刻本身以及每尊石刻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到后世破坏与当今的保护,再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朱建武向采访团逐一介绍。对于讲解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盛唐而言,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趣味的讲述不时赢得记者们的掌声,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唐文化的认知。
桥陵作为唐睿宗李旦之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蒲城县城西山。睿宗李旦是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曾两次登上皇帝宝座,但时间不长,无甚建树。因能洞察形势,选立有功的三子李隆基为太子,并及时禅位,退居太上皇,防止了宫廷政变,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因此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李旦卒于开元四年六月(公元716年),冬十月葬于桥陵。
桥陵因建于开元盛世,陵园建制规格高,面积大,四面有高大城墙。整个平面呈规矩的刀把形,占地总面积为85万平方米,朱色墙身宽13米,基宽3米,四周城墙夯土若隐若现。其基室凿造于墙的山腹中,陵墙四周各开一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门阙,陵墙建有角阙,陵墙周长约13公里。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陵园地面建筑现虽已荡然无存,但从地面的石刻群仍可看出陵园布局匀称,气势颇为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