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深度透视

开放是书写重庆未来的关键词

发布时间: 2019-05-13 13:27:59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刘江 

“一带一路”,为重庆和世界各地之间铺设起开放合作的桥梁。“朋友圈”越来越大,让重庆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也催生了发展的无限可能。

泰国留学生来渝学开高铁,重庆机床集团生产的汽车、农机齿轮机床卖到了印尼、马来西亚……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重庆市属国企演绎了一幕幕精彩故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能否面向大海、面向“外面的世界”,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兴衰。让两江潮与世界经济的蓝海息息相通,是重庆发展的机遇所在、活力所在。

开放,让重庆汇聚了全球要素资源。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庆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外贸高增长背后,正是受益于“一带一路”推动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在世界经济地理版图上,通过与欧洲、中西亚、东南亚等区域相关国家的密切合作,重庆正成为连通“一带”和“一路”的内陆国际贸易物流枢纽,从开放末梢变身为开放前沿。在国内,青睐陆海新通道的西部地区和企业越来越多。今年起,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8个西部省区市携手,共商共建共享陆海新通道,形成了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重庆的开放发展,也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活力。最近,陆海新通道建设喜讯频传:4月10日,陆海新通道印度专列在重庆首发;4月26日,重庆首趟陆海新通道印度尼西亚专列发车。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内陆开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向东贯通长江经济带的长江黄金水道、向西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向南直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陆海新通道、向北直达俄罗斯的“渝满俄”班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如今,每四趟中欧班列就有一趟发自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第一大港口,重庆果园港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地标。

“一带一路”,为重庆和世界各地之间铺设起开放合作的桥梁。“朋友圈”越来越大,让重庆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也催生了发展的无限可能。

由此,想到了重庆的桥。有桥梁专家称,重庆就是一个“桥梁博物馆”,在这里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类型的桥梁。从曾经望江兴叹、隔江如隔万重山,到如今主城区平均每5公里就有两座大型跨江大桥,一座座大桥长虹卧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畅通了城市的“血脉”,成为重庆发展进步的有力见证。架桥,就是要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连通外面的精彩世界,这何尝不是对开放发展的生动诠释?

开发的桥,化天堑为通途,拓展前行的空间。大山大水的重庆,深居西南内陆后方,不沿边不靠海,对利用海内外市场推动发展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只有用好大通道,形成大枢纽,打造大口岸,发展开放型经济,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才能以他之长补己之短,为发展积聚冲天活力,更好地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开放的桥,创造着惊喜,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开放之门越开越大,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这也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让陆海新通道更加通畅,就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物流信息平台智能化升级;就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持续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大胆试、大胆闯,稳步提升便利化水平。用开放的思维推动开放步伐,用创新的做法提升开放水平,内陆开放高地的根基才能夯得更实。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诗人艾青在《桥》中写道。开放之路上,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把开放的桥建得更宽更广,通向的必将是无限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