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开放重庆

汲取养分 提升重庆开放人文内涵

发布时间: 2019-05-15 13:14:34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image.png

五月九日,位于南岸区南滨路的龙门浩老街首开区。记者 齐岚森 摄

重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哪些?如何传承弘扬重庆开放的人文精神,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走深走实?5月12日,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教授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独家专访。

“重庆史也是中国史、世界史”

重庆日报:您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多年,曾提出过“重庆史也是中国史、世界史”的观点,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重庆对外开放的历史比较早,有着丰富的开放历史文化资源?

周勇:是的。我们研究重庆的历史,一定要努力培养宏观、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中国胸怀,即以世界的眼光看重庆,用中国的视角看重庆,而不是囿于重庆一域。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早开埠的城市,对外开放的文化对重庆影响至深。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英国可派员旅居重庆,1890年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重庆开为商埠。1891年,重庆海关成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对外开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再次规定重庆对日本开放,也意味着重庆连接中国东部与世界的长江航道向世界开放。1917年重庆海关万县分关成立。此后,英、美、法、德、日等均在重庆设立领事馆,日本还设立了租界和租借地。外国商人、学者、企业家大量前往重庆,并经重庆深入到中国内陆地区。重庆被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与此同时,先进的重庆人则积极地“走出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民主革命思想家、革命家邹容和革命家杨闇公就是在日本驻重庆领事馆学习后前往日本留学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国元帅聂荣臻等都是先进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然后经法国驻重庆领事馆考试后获取留法资格的。

重庆日报: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也是中国战时外交的中心,是世界反法西斯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这时的重庆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是不是更加紧密?

周勇:这是肯定的。当时重庆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以及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地的盟国军队对日作战。中国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指令从重庆发出;战后代表同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命令在重庆作出;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的决策在重庆作出;收复台湾的中国使团在重庆组建并出发;中国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代表团在重庆组建并出发参会;废除中国与美国、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签订新约也在重庆进行等等。此外,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华莱士、威尔基、史迪威、崔可夫、陈纳德、谢伟思、包瑞德等,都在重庆书写了中美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精彩篇章,影响至今。

许多世界历史名人在这里连接着重庆与世界

重庆日报:在您写的《走向平等:战时重庆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一书中提到,到1944年中旬,官方统计的外籍居民人数已经接近1500名,分别来自30多个不同的国家。他们对重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周勇:19世纪末,日本外交官、汉学家竹添进一郎,英国驻重庆领事官谢立山、商人立德乐、冒险家库柏,曾做过宣统皇帝老师的庄士敦,法国传教士华芳济、海军军官武尔士等都来到重庆,留下了大批书信、日记和回忆录。日本人竹川藤太郎还创办了第一份名为《重庆日报》的报纸。

进入20世纪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世界著名人物都在重庆留下了重要的足迹。其中,新闻记者有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白修德(普利策奖获得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波兰裔犹太人,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学者有费正清(美国历史学家,杰出的中国通)、李约瑟(英国科学家,以《中国科学技术史》而举世闻名)、高罗佩(荷兰汉学家);作家有海明威、项美丽;出版家有卢斯(美国出版界的巨头,《时代》《生活》《财富》三本杂志的创始人);科技专家有雅德利(美国密码之父)等。

实际上,重庆当时的外国人口远远超过了上面的数字。算上未注册登记的人数和仅作短暂停留的人数,在渝的外籍居民已有数千人。这些人对推动重庆的开放,促进重庆与世界的交流,形成重庆“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讲好开放历史遗址遗迹故事,不断丰富提升重庆开放人文内涵

重庆日报:了解梳理重庆开放的历史脉络,对于涵养重庆的开放心态,焕发我们这座城市的开放精神有着怎样的意义?

周勇: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丰富完善了重庆人文精神,“开放包容”是其重要内容。重庆对外开放的历史是重庆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重庆较之其他城市不可多得、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梳理、挖掘、传承、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塑造重庆城市精神,培育重庆核心竞争力,彰显提升重庆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重庆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新时代重庆的更大发展提供坚实的历史文化支撑。

100多年前,重庆屈辱地被迫开放,今天,中国积极主动地开放。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对一个地方来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重庆身处内陆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的区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对开放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是发挥“三个作用”的题中之义,重庆完全可以有大作为,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支重要力量。

重庆日报:了解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有如此丰富的开放文化资源,重庆该如何加强保护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周勇:保护利用开放文化资源同样需要钉钉子精神和不骛虚声、抓铁有痕的作风。从丰富的开放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首先要以“应保尽保”的态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修缮好有关开放文化的历史遗址遗迹。其次,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努力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学术标准、一流水平、进入西方主流社会、服务全国大局”的文化理念。第三,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研究历史,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建筑的内涵,讲好其中的故事,不断丰富提升重庆开放人文内涵。第四,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使之成为展示重庆历史人文的窗口和加强今天国际交往、促进国际合作的平台。

加强重庆开放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我们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