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深度透视

用匠心做好数字产品(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 2019-05-15 13:50:30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李洪兴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两处“排队景观”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在监测身体指标的区域,眼睛诊治、健康监测等高端仪器前,观众们排队等着体验感知测试,“互联网+医疗”格外火爆;另一处是在文博与VR区域,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排成长队,饶有兴致地体验文创产品与互动游戏,“互联网+文娱”充满吸引力。数字应用改变着健康与文化生态,从“排队景观”足见需求侧的新变化。

然而,场馆里有“排队景观”,也存在着“冷清角落”。只要往周边环顾一圈就不难发现,相似的产品、相近的展示、相像的环境,让不少人体验一次后,就鲜有兴趣在类似展区逗留了。可以说,数字应用的场景非常普遍、种类多样,但是当新鲜体验遇到“千篇一律”,自然会降低吸引力。

满足民生需求,互联网应用理应不断升级。近些年的互联网产品创新,很多都是在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如餐饮、出行、支付等,在兼顾便利化、低成本、即时性的基础上,瞄准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展馆里,不少人会围着自动清扫机器人询问,会仔细观看城市交通的数据分析,会尝试人脸识别的技术应用。体验的背后,包含着人们对生活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期待。适应大众需求,需要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让人们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才能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

需求侧会给供给侧以提示,但技术迭代也不能被动适应、亦步亦趋,更应主动引领需求、创造价值。互联网业界有一个定律:一个网络的用户数目越多,整个网络和网络内每个终端的价值也就越大。站在应用角度,这启示人们,更多的连接能创造更多数据与价值。万物互联,每一个连接都是一个入口,更是一种价值增量。就像以前人们寻医问诊时只能跑医院,如今远程医疗与远程诊治成为可能;以前农民销售农产品时只能去村镇集市摆摊,如今电子商务让农民拥有广阔无边的市场。让互联网及数字产品主动融入生产生活,主动引领需求、创造价值的技术应用,正是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所在。

如果说看得见的“排队景观”照见了需求所在,那么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排队景观”同样是“互联网+”的价值所系,这就是“互联网+政务”的普遍应用。不少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就是实现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从“最多跑一次”逐步向“一次不用跑”探索,能“掌上办”的就不出门,需要“出门办”的也可以就近解决。通过在群众办事这一看不见的“排队场景”做“数据加法”“效率加法”,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与治理的乘数效应。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闽江夜话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展示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探讨物联网话题的嘉宾们感叹,在数字化、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也需要工匠精神,做出真正可信赖的产品。的确,数字时代,技术应用及服务贵在精准精细,更需要一份精心与匠心,潜心精研技术、做好产品,才能在数字时代勇立潮头。(李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