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景美食

丰都庙会 国家非遗

发布时间: 2019-05-24 15:34:5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image.png

街头巡游

image.png

神鼓迎宾

丰都庙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丰都的一张重要名片,丰都庙会始于东汉,盛于汉唐,伴随“鬼城文化”的发展延续至今。

汉代开始,阴长生、王方平在名山修道成仙的传说兴起,随之名山成为各路宗教传经布道、争修庙宇楼观的风水宝地,从唐经宋元到明清,丰都名山上相继兴建殿宇31座,如城隍殿、天子殿、玉皇殿、报恩殿等,组成一个号称“阴曹地府”的建筑体系吸引众多的人来此朝山进香,成为了民间信仰活动的中心。

丰都庙会前身为名山香会,源于各行各业自发地组织起来祭拜共同信仰的祖师,各教派也祭拜各自的神仙。苏洵、苏轼、苏辙、王元翰、郎承诜……历代骚人名士、羽流迁客纷至沓来,或览胜抒怀,或吟诗作赋,留下了层层足迹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1988年,“丰都庙会”重新恢复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22届,成为融文化活动与经贸活动、旅游活动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

丰都庙会系统融合了“孝”“善”文化为主的人文传统和民俗文化,以“惩恶扬善”为主题,深入挖掘本地民俗和地方特色,通过戏剧、舞蹈、杂耍、说书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表达了当地人民追求真善美、渴望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

2015年,丰都庙会成功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展示丰都“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的重要舞台。

庙会期间,百万游客来丰,逛的是庙会,游的是山水,品的却是“唯善呈和”的厚重历史文化。丰都文化源远流长,不少碑文、遗迹都体现了“孝”“善”这种当地民众心底最朴实的思想。据史料记载,从唐朝起,丰都人就有在石碑上篆刻文字的习惯,那些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碑刻,犹如一本本“石质书籍”,记录着丰都深厚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内涵。

丰都名山著名的玉皇殿门前有一块画押组字的石碑。碑上刻着“唯善呈和”四个挺拔刚劲的大字,这是著名书法家李半黎先生的书法艺术画押组字,四个汉字共用一个“口”字,颇具匠心。“唯善呈和”是开导世人的教化语,意在劝人多做善事,人与人善行相待。丰都庙会正是继承了“唯善呈和”的宗旨,引导民众释放心灵深处的善念。

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如今的丰都庙会,已不再是单一的祈福香会,而是以“唯善呈和”为主题,集文化、旅游、商贸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盛会。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丰都庙会”的特色所在。庙会期间,除了传统的敬香祈福及经济、文化交流外,还可欣赏到戏剧、舞蹈、杂耍、说书等各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盛宴,领略到麦秆画制作、鬼脸谱瓢画绘制等风格各异的民间非遗技艺展示,特别是庙会街头巡游,“天地灵爱”“活捉秦桧”“城隍出巡”“钟馗嫁妹”“感念亲恩”“百子祈福”“群仙赴会”“异域同风”等主题花车气势恢宏,神鼓舞、响篙舞、水龙舞、狮子舞等表演应接不暇,每天都会出现万人空巷赶庙会的盛况。

漫漫历史长河中,以“惩恶扬善、唯善呈和”为核心的丰都民俗文化吸纳了丰富的道德及法制文化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丰都人。

“惩恶扬善、唯善呈和”已逐渐凝练升华为这座“上善之都”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代代相传,通过“千年庙会”这一古老的表现形式,传递给了每一个来此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宾客。

游丰都、观庙会,游玩之余,人们会领悟到爱与善的真谛,重新审视人生之迷之惑,把善良植入心田,让人性之美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