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途”变坦途,还有许多事要做
如何让人民群众“有得游、游得起、游得开心、玩得放心”?这是一个现实的真问题!
应当看到,当前旅游市场刚刚跨过“初阶”,正在迈向“中阶”,游客们越来越追求旅游的品质与舒适度。公共部门瞄准假期旅游出行的种种痛点,出实招、硬招提质增效,乃是各方面的普遍期待。
当务之急,一方面,节假日旅游市场引导和应急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制定和落实景区游客节假日高峰时段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注重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加强景区管理,推行重点景区门票预约机制,有效实现景区流量调控,等等。
另一方面,旅游业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景点的交通设施亟待完善,一个小时到山前、上山却要等半天的现象不应该;还要让景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有序,巩固和扩大“厕所革命”的成果,“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必须持之以恒,要重点整治“黑导游”“天价虾”等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旅游市场是全国大市场的缩影,高质量发展呼唤转型升级,旅游市场自然不能例外。随着老百姓钱袋子向旅游消费的日益倾斜,各类资源、技术都会顺势向旅游业转移,进而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较为明显的“态势差”。越是存在这种差距,越是我们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好契机。更何况,旅游业的上下游关联度大、牵一发动全身,能带动、拉动多个领域产业发展,有利于过剩产能的转移消化。
进而言之,在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布局中,旅游业必将获得发展新机遇、发挥新作用、担当新使命。比如,不少大城市的公共服务存在供给不足的短板,通过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可以有效补齐短板。反过来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也会拉近游客的身心距离,获得更优质的出行体验,相当于擦亮了区域名片。当然,旅游业本身客观存在经营淡季和旺季的差别,这种差别从经济上制约了业态的稳定,季节间的波动不可避免,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如何优化时间分布,同样是大国旅游业面临的现实考题,更是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
人们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观察,旅游业恐怕是最为直观的一个样本。中国是旅游大国,但远非旅游强国。正视旅游资源不足的现实,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建设,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写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以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理应成为我们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强国的鲜明注脚。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