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商贸物流

开州区:增强创新驱动力 释放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 2019-06-14 16:41:3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媛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近日,开州区科技局局长肖朝琼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两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培育数字经济企业100家以上,主营业务增长15%以上,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5%以上。

数说变化

截至2018年底,全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4家、市级研发机构9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市级牛羚企业1家;累计培育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市级众创空间5个、区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孵化器1个;有效发明专利10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89件;今年新申请专利1495件,新获得授权专利747件。2019年全区力争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0家,总量达150家;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3家,总量达20家;建成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质量运用种子基金;力争启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3%。

科技创新助推科技工作

2018年,区科技局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坚持抓大扶优不放小,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4个,新增培育科技型企业42家,截至2018年底,全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4家、市级研发机构9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市级牛羚企业1家。积极培育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众创空间积极作用,组织众创空间开展知识产权、企业法律知识、企业财务等方面的培训。目前,正在浦里新区着手启动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互联网+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培育等方面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借智借力助推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引进和服务科技人才工作,初步统计我区科技型企业研发人才、众创空间人才、专利发明人才、外来科技人才达2200余人。

2018年,区科技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截至2018年11月,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0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89件;今年新申请专利1495件,新获得授权专利747件。同时,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2018年共录入假冒侵权案件43件,公开侵权假冒案件信息43件。建立种子基金助推科技创新,围绕科技金融改革要求,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支撑功能。营造良好氛围助推科技创新,组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参加了第五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组织申报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命名为重庆市科普基地,目前,我区成功创建并命名的市级科普基地达2家。

科技优势助力中心工作

“我们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科技扶贫,引进市级科技特派员49名、‘三区’科技人才16名服务我区49个市级贫困村、16个科技型企业,组织市级科技特派员进村开展帮扶工作,带动了1500余户脱贫。”肖朝琼说,区科技局认真落实扶贫帮扶工作,区科技局2018年荣获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同时,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示范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走访服务民营经济工作。

2018年,区科技局加强党的建设引领科技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坚持党的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开展作风提升年工作,推进机关作风根本性好转。

大力培植发展新动能

“2019年,我们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战略。”肖朝琼说,区科技局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联建各类型研发机构,加强对众创空间动态管理,高标准推进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互联网+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

区科技局还将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努力在大数据的应用、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争取转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同时,创业种子基金开展营运,探索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通过“政府搭台、部门推动”的方式,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通过人才培训、交流,联建研发机构、联合实施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拓宽科技合作的渠道,引进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做好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在我区建立野外湿地研究站对接联系工作,争取启动野外湿地研究站建设,为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