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和事佬”——中国不断拓展社会矛盾化解渠道
大山深处的重庆綦江区新盛镇石桥村,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
村民王明备原本想将院坝内的干草烧掉沤肥,却不慎引燃了邻居税正其家的桂花树。两人因此爆发争吵,甚至险些大打出手。
“姓王的是故意烧死我家的桂花树,他还凶得很。”税正其拨通了村里“分钟法律诊室”的电话。
此时,75岁的退休教师袁后立正在值班。他是“分钟法律诊室”的和议员,负责值班“接诊”,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接到电话后,袁后立马上赶到事发现场。他先安抚双方情绪,再实地查看,全面了解事件经过,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王明备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税正其也不再追究,两人握手言和。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决之道是拓宽渠道,努力将纠纷快速调解在基层。
“分钟法律诊室”便是其中的探索之一。设置在村一级的“分钟法律诊室”,参考警方的“110”接警模式,由和议员轮流值班,接到村民“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介入处置。
和议员的角色与生活中的“和事佬”类似。不同的是,和议员由当地党委政府选拔,多由本村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并接受政府部门关于法律法规、调解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村里的矛盾纠纷看似不大,一旦拖延可能发酵成严重事件。”袁后立说,“分钟法律诊室”为村民们提供了快速调解矛盾纠纷的新渠道,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至今,綦江区共建立“分钟法律诊室”93个,共有和议员2034名,介入处置矛盾纠纷8500余件,其中由和议员直接化解的矛盾纠纷占61.3%。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社会矛盾的化解能力是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社会矛盾化解渠道的不断拓宽,彰显着中国社会治理水平的进步。”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说。
事实上,在綦江区,“分钟法律诊室”只是矛盾纠纷化解渠道的一部分。和议员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则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调解,以自治、法治等方式予以化解。
綦江区只是中国社会矛盾化解渠道不断拓宽的缩影。当前,中国各地正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宽更通畅的社会矛盾化解渠道逐步形成。
在安徽省,当地依托深入基层的调解员,与信访部门形成高效联动的“访调对接”机制,以及人民调解研判预警机制,探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形成了基层社会矛盾的多元化解体系。
浙江省则将“和事佬”搬到网上。当地政府部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在线矛盾多元化解平台,群众可在线反映问题并享受调解、仲裁、诉讼等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多元化的化解渠道,不仅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有效举措,也搭建起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通道,将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基础。”戴焰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