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关于《新青年》杂志问题给胡适的信

发布时间:2019-06-18 13:31:06  |  来源:中国双创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分享到:
20K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发扬五四精神,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特联合摄制《五四运动》特辑

3dc979e043942a084a9afef079ea833.png

主持人:请您向观众自我介绍一下。

专家:我叫付世魁,是档案信息开发处副处长。

主持人:您从事档案工作有多长时间了?

专家:有5年了。

主持人:啊!那是后起之秀啊!您今天带给观众鉴赏的是什么档案?

专家:因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件档案是和五四运动相关的,是1920年12月陈独秀关于《新青年》杂志问题给胡适的信。

主持人:这件档案有什么来历呢?

专家:这件档案是1964年8月由中央档案馆按照有关规定从其他单位接收过来的。

主持人:这件档案对纪念五四运动很重要。因为陈独秀曾被毛泽东称之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专家:这封信,是1920年12月16日,陈独秀关于《新青年》杂志今后如何办,给胡适和高一涵的信。

主持人插话:《新青年》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的主要阵地,对五四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五四运动重要领导人陈独秀关于五四运动重要刊物《新青年》的办刊问题通信,这对研究五四运动确有重要价值。

专家:是的。陈独秀在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旧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一年后,又更名为《新青年》。以此为标志,全国兴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也借这个阵地有了传播。这对五四爱国运动的产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发生后,1919年9月,李大钊主编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接着,李大钊又在《新青年》上连续两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之后,编辑部成员发生分化,有的认为杂志的红色色彩太浓,应该改版。北洋政府当局也对杂志停止邮寄。1920年2月,陈独秀到上海,进行秘密建立共产党的工作,把之前在北京的《新青年》编辑部也带到上海,杂志的政治色彩越来越强,引起北京的一些

撰稿人不满和消极对待。12月,陈独秀应邀去广东,临行前给北京的胡适、高一涵二人写了这封信。一方面告诉他们《新青年》编辑部的事,他走前已安排妥当,另一方面告诉他们,对《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这一点他本人和上海同人的看法,解释这是由于北京方面来稿太少,并向北京同人催稿。

QQ截图20190423183652.png

主持人:噢,对,收信人适之就是胡适,他是《新青年》以前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一涵就是高一涵,1918年后在北京大学编译委员会工作,协助陈独秀办《新青年》杂志,也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专家:对,还有,信里所说《新青年》编辑部事有陈望道君可负责。陈望道,是最早翻译出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1920年8月已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一名早期的共产党人。陈独秀让他来主持《新青年》编辑部的事,《新青年》杂志的色彩可想而知。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是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说明了《新青年》杂志在当时确实是一本政治色彩非常鲜明的杂志。这正说明,《新青年》杂志在五四运动前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民主和科学新思想等方面的作用。

主持人:是的。早在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几个月,《新青年》就发表过李大钊赞扬十月革命、赞扬劳动阶级的《庶民的胜利》一文,公开鼓吹工农革命。那么这份档案有什么价值呢?

专家:这份档案,通过“色彩过于鲜明”这6个字,透露出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一贯的政治立场。另外,人们也可以通过陈望道负责《新青年》编辑部一事,看出这本杂志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还有,这封信对研究陈独秀、陈望道、胡适、高一涵、陶孟和等五四时期知名人物的生平行踪和思想立场等,也具有学术价值。

主持人:从书法的角度讲,这封信上有陈独秀、胡适两个人的手迹,也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