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殷
杨殷,字孟揆,名典乐、夔礼。青年时期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跟随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前后,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于192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参与组织开展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1929年8月24日下午4时,杨殷和彭湃、中共江苏省委军事科科长颜昌颐、江苏省委军事科士兵运动负责人刑士贞等同志,在上海法租界沪西区新闸路径远里开会。由于叛徒白鑫告密,反动派勾结帝国主义在上海的工部局,派出巡捕把他们逮捕入狱。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
1930年8月30日,在杨殷等四烈士牺牲1周年之际,周恩来以冠生署名,在《北方红旗》上发表题为《彭杨五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中对杨殷等人被捕及遇害的经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赞扬了杨殷等人在狱中仍不忘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指出“革命领袖的牺牲,更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镕成伟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群众的革命热情”,并发出倡议:“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的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舍生取义为大家:“设法脱免余无口供之三人”
1929年8月,党中央曾收到两封特殊的来信,其中一封是杨殷等人被捕后,杨殷起草,给中央报告被捕情况的信,并在信中提出了斗争对策,一共六条,前两条是这样写的:“(一)尽量设法做到五人通免死刑。(二)上条不能做到,则只好牺牲没有办法之安、揆二人,而设法脱免余无口供之三人。”最后落款为“揆、安等(揆代表杨殷,安代表彭湃)。”信中表示要尽量设法做到使被捕的5人都免死刑。如果这一条不能做到,则只好牺牲无法挽救的彭湃、杨殷两人,而设法救出其余同志。
在营救无望即将就义前夕,杨殷和彭湃又联名执笔写了第二封信给党中央。信中说,“冠生(指周恩来)暨家中老少:我等此次被白害(指叛徒白鑫),已是无法挽救。……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余人还坚持不认。揆、安。”杨殷和彭湃此时已抱定必死之决心。这两封信,表现了共产党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宁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去挽救其他同志免于死亡的思想境界和至死不渝为党、为革命献身的崇高理想信念。
对真理孜孜以求:“朝闻道,夕死可矣”
杨殷等人被捕后,在狱中,反动派对杨殷先采取高官厚禄利诱,继而又采取威迫手段。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没有透露任何党的机密,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气节,使国民党反动派一无所获。周恩来在《彭杨五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中写道,“在这三天中,五同志没放过一刻机会,不断(向)在狱群众与司令部内的士兵宣传。当彭、杨诸同志与士兵谈至痛切处,士兵中竟有捶胸落泪,痛骂国民党军阀非杀尽不可的。当他们说至激昂处,便齐唱《国际歌》与少年先锋歌,士兵与狱中群众亦高呼口号和之,于是愁苦惨淡的狱中,一变而为激昂慷慨的沙场。……杨殷同志曾笑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杨殷,1892年8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封建家庭,与孙中山同村,自幼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随孙中山进行反袁斗争,曾发誓:“为了振奋中国,压倒帝国主义,虽毁家纾难,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计。”1914年杨殷到上海,决心除掉袁世凯的爪牙——淞沪警备司令郑汝成,并付诸行动。他虽未将郑汝成炸死,但将其重伤,并机智地避开了敌人的追捕。
在目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护法运动”相继失败后,杨殷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开始思索如何才能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革命应该何去何从?
此后五四运动在中国轰轰烈烈爆发,马克思主义在南方也开始传播,杨殷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等书籍,他被这些书里所讲的共产主义理想深深吸引,便开始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杨殷得到了极大的启示、看到了新的希望。
1922年秋,杨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年底,杨殷受党组织派遣,前往苏联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了他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和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决心。杨殷自从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拯救中华民族后,就把全心全意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作为毕生信念;在行动上,他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开展武装斗争。
兴工运真心诚意:“天下工人一家亲”
1929年8月31日,周恩来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起草了《以群众的革命斗争回答反革命的屠杀》的告全国人民书。
杨殷牺牲后第二天,周恩来代中共中央起草了《以群众的革命斗争回答反革命的屠杀》的告全国人民书。高度评价了杨殷的革命功绩,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之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是广东铁路工人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
开展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中心工作,而从长期着眼,积蓄力量,则是包括工人运动在内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方针。
1924年春,杨殷在广州开展铁路工人运动,他不断深入到粤汉、广九、广三等3条铁路工人中去。当时,北洋政府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二七惨案”刚刚过去,铁路工人对参加革命心有余悸。杨殷以真心换真心,耐心教育,通过摆工人受残酷压迫剥削的事实,宣传党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社会主义政治理想,号召工人继续起来斗争。他平易近人的诚恳态度,得到工人的认可,并慢慢和他亲近起来。他以“十人团”为骨干,联系教育其他工人,最终把粤汉、广九、广三等3条铁路的车务工会争取过来,使它成为一支坚强的革命力量。通过杨殷等人的努力,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许多工会自愿加入,会员达到20万人,杨殷被选为该会顾问。
随后,杨殷到香港开展工人运动。他凭借当年在同盟会期间建立的社会关系,深入到工会基层,同各个工会领导人联系,启发他们消除封建地域观念,树立“天下工人一家亲”的思想。他还组织了一批工人积极分子到红磡街6号楼下开会,将这里称为‘小社’,以此为开展革命活动的阵地,分派他们到太古船坞等企业开展活动,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入团。
杨殷通过开展工人运动,将这些力量汇集在了一处,积蓄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虽然出于斗争策略需要,杨殷当时没有担任省港大罢工的公开领导职务,但他在这次罢工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省港大罢工坚持了1年零4个月,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谋起义奋战到底:“血是不会白流的”
1929年中共广东省委《第七十六号通告》称:“杨殷是广州暴动的有力指导者。”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八七会议以后,党中央决定由周恩来领导南方局的工作,在周恩来到任之前,由张太雷、杨殷等组织临时南方局。这时广东区委改组为广东省委,杨殷任省委委员兼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和肃反委员会主席。
11月,广东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了领导起义的总指挥部,杨殷参加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负责总指挥部的参谋团工作,收集情报,协助进行军事技术的指导和制订起义的行动计划。
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经过两小时激烈的巷战,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大部分地区。在炮火中,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张太雷任代理主席,杨殷任人民肃反委员。杨殷在苏维埃政府首次会议上报告了“肃反”工作情况。12日中午,张太雷不幸中弹牺牲,杨殷接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他下令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并通知各路起义军加强“肃反”工作,维持革命秩序,控制交通。他又布置参加攻打市公安局的铁路工人敢死队,迅速返回广三、粤汉、广九等铁路,占领和守住车站,切断运输线,阻滞国民党军反扑广州;同时,调机车接运郊区农军进城,援助起义军。杨殷的这些周密细致的部署,在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日,在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起义军决定撤出广州。杨殷率领赤卫队员掩护部队撤退,直到最后才转移到香港,负责处理善后工作。他鼓励同志们说:“起义是失败了,但血是不会白流的。现在已是腊月残冬,春天不是就要到来的吗!”。
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杨殷:“他曾亲自参加广州暴动,……并曾亲自指挥赤卫队与顽强的敌人作战,直战至暴动第三天,尽了最后的努力。”
1929年9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四十七号通告》,指出:“彭、杨、颜、邢四烈士的牺牲是中国革命、中国党之很大的损失!”杨殷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却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深入基层建立工会,领导了最有名的省港大罢工;他英勇善战,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并坚持到最后撤离;他对革命矢志不渝,唱着《国际歌》,高呼口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革命者的一腔热血浇灌这灾难深重的土地。
杨殷等四烈士牺牲后不久,周恩来指挥中央特科的同志将叛徒白鑫击毙。杨殷和彭湃等人牺牲后,中国共产党在党刊《红旗》上出版了纪念专号,在革命根据地创办了彭杨军事学校,在中央苏区设立了杨殷县(现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以纪念烈士。
文中所示档案为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4月5日 总第3356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