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源与滇西抗战

发布时间:2019-06-18 13:32:56  |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分享到:
20K

李根源

1942年4月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日军沿滇缅公路突进,侵入中国云南。滇西重镇龙陵、腾冲相继沦陷后,中日军队隔怒江长期对峙。面对日军淫威,滇西人民积极支持国民政府抗战,一些爱国士绅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奔走呼号,为滇西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中国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就是极为突出的一位。

服务桑梓 力保怒江

李根源,1879年生于云南腾越,字印泉、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他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日期间,李根源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及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洋政府时期,他曾任北京政府陕西省省长、农商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1923年,李根源因反对曹锟贿选而退出政坛,后隐居江苏苏州,致力于乡村建设和历史文化研究。“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根源愤而投入抗日洪流,为团结抗战疾呼奔走。1938年夏,李根源回到云南,被时任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龙云聘为省政府顾问。1939年底,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监察院云贵监察区监察使,服务桑梓。

1942年5月23日,李根源请加强滇西南两区防务致蒋介石函呈抄件。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942年5月初,日军由缅甸腊戍沿滇缅公路北上,占领边城畹町,侵入滇西。不久,相继攻占芒市、龙陵、腾冲等重镇,陈兵怒江西岸,威胁昆明。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部有放弃怒江、退守澜沧江的拟议,李根源闻知,立即上书,力主在怒江设防,遏制日军东进。他说:“窃以保山为滇西门户,而怒江为边疆要隘,舍此不守,致必震撼全滇,影响全局。”李根源全面阐述了坚守和放弃怒江防线的各自利弊,提出了坚守怒江防线以稳定战局的构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最终采纳了李根源的建议,命令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全权负责怒江防务,增援部队,构筑工事,巩固加强怒江东岸的防御力量。5月上旬,中国军队在惠通桥一带成功阻击日军,巩固了怒江防线,阻止了日军东进的步伐,稳住了保山这个反攻滇西的重要基地。李根源密切关注战局的进展,致电蒋介石,请求“力疾前往保山,协助宋总司令及联络地方作战”。蒋介石“复电嘉慰,并述其到滇西协助作战,必发生大效之意”。63岁的李根源不顾亲朋好友“此去风云不测”的劝阻,毅然来到保山前线,协助军政工作。5月23日,为巩固保山后方,他又致函蒋介石,建议加强滇西南顺宁、云县、思茅、普洱等县、区防务,防敌乘虚进窥,以免影响滇西战局。6月1日,李根源发表《告滇西父老书》,号召云南民众竭尽全力投入抗战,保家卫国,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保山前线 奔走呼号

保山地处怒江大峡谷,为“滇西门户”,怒江下游龙陵、腾冲失陷后,保山由后方变为抗战最前线。日军在强攻怒江的同时,对保山展开狂轰滥炸,企图迫使城中军民屈服。1942年5月4日和5日两天,日军共出动飞机108架次空袭保山县城,炸毁民房七八千间,百姓死伤无数。敌机还投放细菌弹,导致保山县霍乱瘟疫横行,短短两个月间,死亡人数达6万之多。李根源来到保山目睹惨状后,当即组织人员清理废墟,邀请美国鼠疫专家到保山调查疫情,研究防治办法,抑制瘟疫的蔓延。他向国民政府发出《为保山惨变乞赈通电》,为保山灾民争取到了45万元赈款和一批亟需的药品。

6月2日,日军又一次偷渡怒江,军情危急。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担心李根源的安全,劝他离开保山,以防不测。李根源表示:“誓与保山共存亡,不可去,不能去。”李根源亲临怒江东岸,联络军队,组织抵抗。在他的协助下,第11集团军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终于将过江之敌全部肃清。

6月5日至6日,在保山金鸡村召开的军民大会上,李根源发表演说,称保山乃滇西战略要地,对抗击日寇、收复失地意义重大,建议各乡镇组织义勇自卫队,巡逻站哨,防奸防盗,协助守军作战,完成支前任务。会后,李根源和宋希濂分别代表保山民众和驻军联名上书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示惩办了一批祸国殃民的民族败类和临阵脱逃的军官,杀一儆百,振奋民心,匡正军纪。与此同时,对忠勇杀敌的有功将士进行慰问和表彰。此前,腾冲勐连镇镇长杨绍贵率部在勐连东山设伏,消灭日军83人,缴获大批日军辎重,杨绍贵本人以身殉国。李根源电请国民政府发给安葬费和抚恤金,准许在他死难的地方建立专祠,以慰“忠义之士”。

此外,李根源还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团结抗日。他曾与宋希濂共同起草了《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致滇西各土司代电》,动员各敌占区、未占区的土司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战。滇西各土司收电后积极响应,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战活动。在李根源、宋希濂等人的领导和组织下,到6月下旬,怒江江防渐趋巩固。

收复失地 功成身退

1942年7月,“军事委员会滇西战时干部训练团”在云南大理成立,李根源兼任副团长,宋希濂兼任教育长,学员主要来自滇西沦陷区及附近各县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青年,经训练培养后深入沦陷区,为滇西反攻做准备。12月初,李根源得悉日军一度入滇窥伺,恐有倾巢再犯的可能,遂于9日急电重庆,建议无论敌军企图如何,我方亟须驻扎重兵以巩固防务,也为将来配合盟军反攻做好准备。对此,重庆方面研判敌情后,虽表示敌军倾巢再犯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决定对滇西整个兵力进行加强与调整,对所有各军、师之缺员即迅速补充足额。

1943年,中国政府重建远征军,并于次年向滇西日军发起反攻,收复失地。1945年初,滇西光复,百业待兴,李根源又投身到当地的善后重建工作中去。他致函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请在腾冲、龙陵两县境选择宽敞地点,收集礼葬阵亡将士遗骸,修墓建碑,祭奠忠勇将士,以永千秋。腾冲阵亡将士墓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定名为“国殇墓园”。李根源还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联名电请国民政府,对作为滇西抗战主战场、受灾最重的腾冲、龙陵两县施以救济赈款,“豁免粮赋三年,征兵缓役三年”。

1945年9月10日,李根源见抗战胜利,使命完成,即向国民政府和监察院请辞云贵监察使一职,并获批准。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在给李根源的复电中,表彰他“六年来宣勤国家,不辞艰苦,本爱国爱民之心,为和平自由而奋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4月26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