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馆的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你不得不去
1938年至1945年,在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掀起了一场中国戏剧史上轰轰烈烈的戏剧运动。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国话剧发展的黄金岁月。
今(18)日,重庆市话剧院历时4年打造的国内首个以抗战戏剧为主题的话剧类专业博物馆——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将开始对外试运营,带你重温那段辉煌、令人刻骨铭心的黄金岁月。
重庆抗战戏剧历史陈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 摄
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位于渝中区中山一路,由抗建堂剧场、重庆抗战戏剧历史陈列和展演体验区(建设中)三部分构成,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
抗建堂外景
其中,重庆抗战戏剧历史陈列分为抗战戏剧团体、抗战戏剧名人、抗战戏剧名剧、抗战戏剧历史成就等八个单元,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实物、实景模型等方式系统展示重庆抗战戏剧的历史风貌、历史贡献和艺术成就。
抗建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 摄
抗建堂:中国话剧的圣殿
1940年,重庆剧场资源奇缺。4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主任秘书阳瀚笙向周恩来建议修建一座专门用于话剧演出的剧场。
于是,抗建堂由此而来。
抗建堂剧场内景
1941年4月5日,抗建堂正式竣工启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取战时全民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义为剧场亲笔题写“抗建堂”场名。“当时,中国万岁剧团马彦祥编导的四幕话剧《国贼汪精卫》作为开张剧目,前往看演出的观众特别多。购票长队从金刚塔坡上一直延伸到坡下的中山一路街边。”重庆市话剧院院长张剑说。
抗建堂剧场厢廊
从1941年4月至1945年,抗建堂共上演了33出大型话剧,曹禺的《蜕变》、《北京人》,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经典剧目都在抗建堂首演。张剑介绍:“这些不朽艺术作品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抗建堂也被众多抗战戏剧的亲历者称为‘中国话剧的圣殿’。”
话剧《风雪夜归人》:周恩来七度来渝观看
在展厅的第五部分,8幅连环画生动还原了抗战时期,话剧人在重庆发生的故事,尤其是《周恩来七看<风雪夜归人>》。
《周恩来七看<风雪夜归人>》连环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 摄
1941年,吴祖光从四川来到重庆。在此之前,他就因话剧《凤凰城》和《正气歌》,被誉为“戏剧神童”。1943年,身在重庆的吴祖光创作的《风雪夜归人》在抗建堂公演。
剧作因表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性觉醒,叩问了社会的冷漠无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周恩来甚至不顾抗建堂两百多步石阶的高坡步程,七度亲临抗建堂观演,同编剧、导演、演员深入交流。
《风雪夜归人》舞台模型
1950年,已经是国家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还专门邀请吴祖光到家中做客,同他交谈的话题依旧是抗建堂演出的《风雪夜归人》。
“可见周恩来对话剧《风雪夜归人》的重视。”张剑还介绍,“除了连环画,观众还可以在展厅欣赏《风雪夜归人》的剧照和舞台模型。”
博物馆内景
怒吼剧社:重庆首个业余话剧团体
“当时,在重庆的抗战戏剧团体包括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抗敌演剧队及抗敌宣传队、怒吼剧社、上海影人剧团、孩子剧团等。”张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其中怒吼剧社是当时重庆首个业余话剧团体,1937年9月成立于重庆。
怒吼剧社发起人余克稷、陈叔亮、章功叙、梁少候、赵铭彝等。剧社的成员有50多名,主要来自重庆电力公司、成渝铁路局的业余戏剧爱好者及平、津地区流亡入川的剧人。
张剑正在介绍抗战戏剧历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 摄
“可以说当时重庆的抗战剧人没有不知道余克稷的,他是重庆电力公司的总工程师。“张剑感慨,以余克稷的身份和收入,完全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但他大部分薪水都用在戏剧事业和接济剧人生活困难上。
1937年,怒吼剧社首次公演的《保卫芦沟桥》连演四场,大受欢迎。此后,剧社相继参加中华全国戏剧节、雾季公演等重要活动。抗战胜利后,剧社依然坚守重庆戏剧演出阵地,一直持续到50年代初期。
市民观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 摄
张剑说:“作为重庆本土的第一家话剧剧社,首开重庆进步戏剧先河,为重庆大后方戏剧运动的兴起和繁荣,做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为更好的保护好、利用好重庆抗战戏剧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重庆市话剧院将打造“重庆抗建堂·中国抗战戏剧历史风貌区”。该项目包括抗战戏剧主题步行景观区、博物馆参观、抗战戏剧驻场演出等。“我们致力于打造重庆独有的文化新名片,彰显重庆历史人文价值,构筑中国话剧精神高地,树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典范。”张剑说。
博物馆总体外观效果图
博物馆在试运营期间接受团体预约参观,并对持有抗建堂剧场当日演出门票的观众免费开放。博物馆计划于2019年12月18日正式开馆。(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重庆市话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