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新疆日记】初探:从城市到边疆

发布时间:2019-06-21 16:50: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吕欣
分享到:
20K

中国网乌鲁木齐6月21日(记者胡俊)  从北京出发,向西5000多里,是中国的西北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河流、雪山、沙漠、绿洲等自然景观交融,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是地理意义上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

当然,这些文字还只停留在记者读书时代的课本上,严格意义上,我算个“文盲”——对新疆的一切一无所知,直到借着这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组织的“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网络主题传播活动,才让我这个新疆“文盲”第一次有了切身体验的机会,近距离感受新疆的日与夜,行与思。

等等,这样的开头好像不符合“日记”的风格。有必要做一次尝试,在以新闻事实为前提的基础上,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带着“解剖”自己的勇气,记录下作为媒体人的思考和见闻。在这个网络极度畅通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人”,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同很多网友一样——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希望这份“感同身受”的经验能带给网友们新鲜体验。

今天起,【记者的新疆日记】“临时”专栏将从北京开始,以记者视角,记录新疆、感受新疆、认识新疆、传播新疆。

第一篇《初探:从城市到边疆》,身处北京的闹市之中,很多人会有一种迷失的错觉——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到哪里去?这不是错觉,可能真的是感官被城市繁华的景象冲击所致,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人在时间的指针上走,日夜翻篇,多少会有一些错乱。

城市——有人说是“钢铁森林”,有人说是“诗意的栖息地”,有人把它当做家,有人把它当做牢笼,城市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中国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集合体,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从城市到边疆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感受祖国区域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很多人对城市初印象大概是建筑——高楼大厦,对边疆初印象大概是自然——山川河流,一个是“高大上”,一个是“小清新”。从北京去往新疆的航班上,就能看出这种差异——航班地图上的西北地区地表袒露无遗。

不禁会想,那里的人们如何生产生活?人们吃什么住什么?城市空间如何布局?社会经济如何发展?首都机场刚好遇到了一位来京开会的新疆大哥,他是新疆本地人,见我和另外来自法制日报的同行记者聊起新疆,他热情插话“你们去塔城的话,魔鬼城很值得一去,从乌鲁木齐到那500多公里,开车要两天。”听说新疆的水果好吃,我们不禁问他,新疆的水果贵不贵。他笑着说贵倒是不贵,就是还没熟,我们几人哈哈大笑。

还没到新疆,便提前感受到新疆人的热情,让我对新疆这个陌生的地域印象加分,这是多少美景也换不来的,你知道那里住着的人什么感情,就能感受到他内心对那片土地的向往和深情。如同一个人离家多远多久,对故乡的土地总有挥之不去的情感的精神寄托。新疆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也养育了中华各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

跟新疆大哥匆匆别过,我们也将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上路,那些关于新疆的想象,也将被接下来的所见所闻一一验证。从东到西,三个半小时的航行很快结束,还有多少热情的新疆人等着我们呢?还有多少未知地域和故事等我们发现呢?充满期待,下一期见。(作者:中国网记者胡俊)

(活动海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供图)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