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探索“无废社会”建设的三个路径

发布时间:2019-06-27 15:11: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慧  |  责任编辑:魏博
分享到:
20K

中国网讯 2019年6月23日,“国家绿色矿山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院士座谈会暨优化营商环境献策会”在广州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在座谈会上,分享了他对“无废社会”的理解,并提出了三个探索“无废社会”建设的路径。

 

 

 

今年五月份,生态环境部公布了“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包括深圳、包头、威海、重庆等城市。从“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其中。


此次座谈会上,陈勇解释了“无废社会”的含义,即节约减排、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置。他指出,试点城市应该率先在“无废社会”建设中探索无废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发挥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对于废弃物要做到就地旧物、分级分部、竭尽其能、用尽其物。具体来说,陈勇认为探索“无废社会”建设有三个路径:


第一,发展绿色矿山。优先保护天然矿山。如果要开采,必须绿色开采,还要对被开采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无废城市、无废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每年大概有60多亿吨的乡村废物,包括农业废物、蓄积粪便等等,如果处理得当,废物就能成为资源。这么多废弃物相当于我们每一年能够节约9360亿方的天然气,约是2017年我国消费天然气量的4倍。


第三,建设“无废社会”首先要解决生活垃圾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的垃圾分类模式属于1.0版,对于培养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再生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解决生活垃圾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0版的分类模式和方法合理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陈勇提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2.0版的建议:


首先,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减少垃圾筒的数量,提升分类质量,把人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


其次,把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大物件垃圾。湿垃圾天天收集,干垃圾每月收集一次或者半个月收集一次,有害垃圾三个月收一次,大件垃圾半年收集一次。再次,转换收集方式,用上门收集的方法替代摆放多筒的方法。同时打造环保装配业和环保产业。


最后,末端处置因物而为,实现资源循环。 (文/陈慧)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