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仁心大爱

黄朝兵:“给老百姓办事,不看值不值,只看该不该!”

发布时间: 2019-07-04 11:19:39 | 来源: 重庆晚报 | 作者: 余珂静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image.png

黄朝兵(左二)和民警准备社区安防讲座材料

image.png


黄朝兵(右一)给民警强调执法规范

image.png


翻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

image.png


▲黄朝兵在社区讨论自来水管道改造事宜

记者初见黄朝兵,是在石坪桥派出所的办公室。那是6月28日的早上,窗外夏雨正疾。刚处理完一起居民楼漏水警情的他上衣湿透,湿淋淋的衣服贴在消瘦的肩脊上。他用手抹着额头的雨水,满面沉闷喃喃自语:雨这么下,屋头漏水的居民可要遭罪了……

在同事眼中,51岁的黄朝兵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大哥,说话永远和煦平易、不急不缓。而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再难的事,只要慢慢想办法,总能找到解决的路子,关键要坚韧、要耐磨。”这句话,他常对工作中遇到难题的年轻民警讲,也常对生活遇到困难的辖区群众讲,更是他从警30年来经常用以自勉的话,“干社区工作,就像解疙瘩,必须下定决心、集中精力、讲究方法、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将工作做得像个样子!”

“每一点付出,群众都会默默记在心里”

1989年,黄朝兵警校毕业,被分配到九龙坡区劳动村派出所当户籍民警。当时,全国性的人口流动大潮尚未开始,黄朝兵负责的社区满打满算只有3000来人,而流动人口几乎没有。可就是管理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社区,年轻而腼腆的黄朝兵还是遇到了麻烦:“不敢跟群众讲话,见人就面红心跳。”如今回想往事,他还是记忆犹新。工作做不好,群众不认可,在当时可着实急坏了这个要强的年轻人。

不过,黄朝兵的性格特点就是坚韧。不是和居民一打交道就紧张吗,那就主动找上门去打交道!可是,上门总要有个由头吧!他灵光一闪,想到了居民在所里申领的各类证件。

原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管理制度还比较质朴。群众的证件办好了,一般都要自己到派出所或居委会去领,既耽误工作也不方便。于是,黄朝兵就在这个问题上动起了脑筋:每天下班,他就从所里把社区居民办好的证件装到包里,然后步行挨家挨户去送上门,趁机和居民拉关系、唠家常。“这个年轻娃儿不错!”慢慢地,居民的口碑变了,黄朝兵在大家心中有了位置,他的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人民群众真是太淳朴了,你的每一点付出,他们都会默默记在心里。”黄朝兵感慨地说。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山城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老黄说,上世纪90年代,全所只有一辆摩托车,供案侦民警专用;一台对讲机,所长和大家公用;和分局联系的唯一电话也经常莫名停摆。可是再看如今,石坪桥派出所辖区的七个社区,光常态性流动人口就达6万之多,派出所的警力也翻了两倍有余。

改革开放初期,公安的职能属性更偏向于管理。而随着社会进步,公安机关的服务属性愈发凸显。对此,黄朝兵的态度是:“人民公安,就该为人民服务。帮老百姓办事,就要帮出个结果!”

“认准的事儿,不管再难,也要办成。”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黄朝兵是社区派出所副所长,化解基层矛盾、增进社会治理是他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枫桥式派出所”被树立为基层派出所的长远目标,身为老党员和老社区民警的黄朝兵,愈发感到责任重大。因此,一到社区,他总有处理不完的家长里短,哪家钥匙落家里了、哪家下水管堵了、哪家夫妻吵架了……总之,开门七件事,没有一件不烦心。远的不说,最近阴雨连绵的短短两天内,他和民警处理的房屋漏水求助警情和纠纷调解就有15起。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惶急和焦虑,有时甚至是各种“找茬”和“软钉子”,黄朝兵总是一脸微笑:您别急,慢慢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九杨新村社区年过七旬的黄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师,为人不错,就是喜欢较真。去年上半年,黄阿姨三天内报警七八次,反映楼上出租屋半夜“刻意”制造噪音,而且还埋怨民警“不作为”,对楼上“硬不起来”。为这事,黄朝兵前期安排社区民警上门调解三次,可黄阿姨连门都没让进。后来,黄朝兵干脆自己亲自登门拜访。“不让进?没关系,我站在门外给您汇报!”就这样,他在门外,黄阿姨在门内,双方隔着一道铁门,他详细介绍了近两天民警约谈出租屋业主和前后6个租客的情况,并将业主签署的保证书隔着门缝塞进去……黄阿姨的门最终打开了,带着一脸惭愧,她拉着黄朝兵的手,不住地称谢:“不好意思,让您站了两个小时,失礼了失礼了……”

“给老百姓办事,不看值不值,只看该不该!”这是黄朝兵经常说的话。

冶金三村小区的一处下水道因规划设计不合理,经常堵塞,导致常年粪水横流、臭气熏天,这条小区道路也被居民称为冶金村的“龙须沟”。今年5月底,下水道再次堵塞,横溢的污水将矛盾彻底激化,居民们互相指责,随时可能发生冲突。接到群众反馈后,黄朝兵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解。他知道,治理这条“龙须沟”,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下水道改造!为此,他先后8次到居委会、5次到街道进行协调,最终成功帮助居民申请到市政专项资金15万元。如今,改造工程已近尾声,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老而弥韧,是所里领导对黄朝兵的一致评价。“认准的事儿,不管再难,也要办成。”

今年初,辖区有位八十多岁的黄大爷找到黄朝兵,提出要修改自己的出生日期登记信息。原来,由于解放前的历史原因,老人的出生日期由1930年误登记为1932年,跟弟弟的出生年月正好重合。如今,家里修族谱,这事就成了老人心中一块心病。80岁还要改出生日期?所里的很多民警都觉得这事难办。可黄朝兵是个认死理的人,他觉得,这在旁人是小事,但对如此高龄的老人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事。在向所里汇报并获得支持后,他和同事驱车8个小时,赶往老人的川西老家,历时两天,最终确定了老人的真实出生年月确为1930年。得知事情解决了,老人流着泪对黄朝兵说:“谢谢公安同志们!”

“你们有意见,打我两下都行!现在第一要务是撤离!”

黄朝兵性情温和,平时很少心急冒火。不过他告诉记者,有时候被逼急了,他也会表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群众的利益眼看就要受到损失,危急时刻,这时候,作为党员的我,必须站得出来!”

2017年7月的一个雨夜,石坪村小区一处高10多米、长20余米的石砌堡坎忽然出现大面积凸出的险情。堡坎上方,是一座四层的敬老院。一旦堡坎崩塌,后果不堪设想。接警后,黄朝兵火速带队赶往现场。当时,大雨漫天,全院58名老人的家属子女站在敬老院的坝子里,要求社区负责老人的安置地点和安全保障。原来,个别家属将老人留在敬老院已多年,如今一旦要求将老人接回家,他们确实有难处和顾虑。但是,社区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为老人们找到合适的安置地。

眼看堡坎危在旦夕,而十几个“顽固”家属在民警百般劝说下依然纠缠不清,黄朝兵情急之下,大喝一声:“你们有意见,打我两下都行!现在第一要务是撤离!”眼看平日里和和气气的黄所长忽然发火,闹事的家属们很快平静下来,配合社区人员扶着老人上车回家。随后,街道组织施工队连夜冒雨施工,对堡坎进行翻修加固,将这起险情成功化解。

“那次我是真急了,人命关天,群众的生命眼看有危险,作为党员的我,必须站得出来!”黄朝兵至今说到这事,依然心情不能平静,可见当时情况之紧急。

在社区公安工作多年,黄朝兵总是出现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哪里有问题,哪里有纠纷,哪里有险情,不管水里火里,黄所长都会在现场!他在,我们就安心,就有底气!他就是一个救火队长!”社区居民周正祥如此说道。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余珂静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