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善美重庆

永川:脱贫路上,播洒初心情怀

发布时间: 2019-07-19 15:47:3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龙远信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image.png

“失踪”25年后,在扶贫干部的护送下,何六妹(右)带着女儿首次回到瑶乡。  

没有户口,市级贫困村——永川区来苏镇关门山村的瑶族妇女何六妹大儿子都23岁了,婚姻还名不正、言不顺;没有户口,办不了身份证,作为建卡贫困户,何六妹不能与其他人一样享受任何惠民政策。

今年5月,在来苏镇和关门山村扶贫干部的护送下,离开家乡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25年的“失踪女”何六妹回家重新“找回”了“身份”。今年6月,经过扶贫干部的努力,何六妹补办了结婚证,并如愿以偿地把户口迁到了关门山。

带着感情去帮、带着真情去扶,脱贫攻坚路上,满满的是说不完的为民情怀。近年来,永川区把“职”“责”“情”结合起来,做到肩上有重担、心中有牵挂,推动脱贫攻坚铆足劲、再出发、往前走,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明责担当,彰显为民初心

王光祥是市级贫困村——永川区朱沱镇涨谷村人,今年60岁。早年由于妻子患上了肾病,耗尽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的账。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华及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王光祥成了远近闻名的“羊倌”。

去年,王光祥家出栏黑山羊40多只,还养了10余只种羊,同时,还喂养了几头猪,一年就脱了贫。

今年,王光祥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扶贫贷款5万元,修了羊舍,安装了监控设备,购买了饲料,实行“散养”+“圈养”的办法,真正让“黑山羊”成为“银山羊”。

“根本就不愁销路,连畜粪都被种植户预订了。”王光祥笑着说。

“知责明责、内化于心,心中有牵挂;定人定责、外化于形,肩上有担当。”永川区扶贫办主任杨本森说,永川区通过宣传明责、定岗领责等方式,把脱贫攻坚、脱贫帮扶内化为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去年以来,永川区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中心组学习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头等大事”意识。组建区、镇两级宣讲团24个,开展专题宣讲活动300余场次。

着眼机制推动,永川区组建了23个扶贫工作团,由联系镇街区领导任团长,78家机关事业单位、67家企业“入团参战”,明确结对帮扶职责,有效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量。组建10个镇街驻村工作队、建立4437对一对一帮扶对子,打好脱贫“组合拳”,形成攻坚“聚合力”。

精准到位,彰显务实作风

王士秀(化名),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人,83岁,膝下有4个子女。在外人看来,一把年纪的她应该享福了,然而,老奶奶却一个人住在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的土墙老屋里……

宝峰镇扶贫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王士秀的几个儿女在同一个村民小组,都有宽阔明亮的住房,经济条件也不错。为此,扶贫干部多次到王士秀的子女家中,最终说服三个子女每人每年分别支付667元现金及200斤粮食给母亲,让其租住安全住房。6月10日,扶贫干部还为老人捐赠了灶、床、被子等生活用品,老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

“这个家务事管得好!”扶贫干部情系临界群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今年,永川区邀请第三方机构,动用127名专业调研评估人员,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实地调查、全面评估。采取“梳梳子、篦篦子”“照镜子、筛筛子”等办法,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细化制定“1+13”问题整改提升工作方案,精制“一户一策”整改措施,同步录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系统,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同时,集中物力财力,靶向精准接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定位爆破解决脱贫攻坚“烦心事”。目前,全区“农村四好公路”总里程达到1087公里,2019年已完工359公里,在建282公里,明年全区基本实现“通组入户”。今年8月30日前完成3245户危房改造任务。实施教育扶贫控辍保学行动,今年发放教育资助资金3883万元,惠及贫困学生4.8万人次。

下足绣花功夫,彰显鱼水亲情

与关门山村何六妹一样,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艾宗祥“走丢”16年的户籍“回家”了。

今年63岁的罗永智原居住在何埂镇狮子村,前夫在1982年去世,随后改嫁仙龙镇大石坝村村民王福全。罗永智的儿子艾宗祥一直跟着母亲生活,但户籍却留在何埂镇狮子村。1999年,艾宗祥到重庆造船厂技工学校读书时,将户口迁到学校所在地——南岸区广阳所明月沱357号。2002年,毕业后的艾宗祥,刚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失业了,从此精神异常,生活无法自理。由于户口一直未迁回,艾宗祥无法享受永川的有关惠民政策。扶贫干部——仙龙镇党委副书记吕继光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填写有“艾宗祥”户口页的户籍证送到了罗永智的手上。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永川区变“定期走访”为“常走常访”,变“工作联系”为“情感联系”,扶贫干部成为贫困群众的“知情人”“娘家人”。无论是入户调查、走访排查,还是解决困难、帮扶发展,扶贫干部沉下身子与贫困群众连友情、结亲情,真情听民声,倾情解民难。

“三四天时间,吉之汇帮我们销了5万斤脐橙。”6月27日,永川区临江镇一果农谈及这件事,心里充满了感激。

原来,该果农脐橙丰收,但却苦于没有销售渠道,黄橙橙的水果却找不到买家。通过帮扶干部牵线搭桥,西部地区最早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农批专业市场——永川吉之汇国际农贸物流城伸出了橄榄枝,通过其农产品供应链全网直销平台,积压滞销的脐橙被一抢而空。

在永川,扶贫干部除了人手一册《扶贫工作手册》外,还有一本不离身的“口袋书”——《脱贫攻坚政策汇编》。同时,扶贫干部不唯“书”,下足绣花功夫,帮在关键处、扶在心坎上,解决遗留问题、化解买难卖难等,成就了一段段“帮扶佳话”,极大地提升基层群众的满意度。(龙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