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和谐重庆

黔江:机制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19-07-22 15:54:5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周艳红 王道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建澳洲大龙虾、土泥鳅养殖场,订单养殖土鸡……这个夏天,黔江区金溪镇平溪村的村民们很忙,忙着发展产业,忙着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忙着在脱贫致富振兴家乡的路上一路飞奔……纵观黔江全域,219个村(社区),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比比皆是。

image.png

中塘乡猕猴桃基地

建好“神经中枢”联结“神经末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黔江区委、区政府深入研究、创新谋划,在全市率先将乡村振兴办公室列为区委工作部门,建立工作统筹、项目清单、专班专抓等6项制度,推出“十个一”推进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个5”,建立涉农资金利益联结机制、央企与地方“三聚三帮”深度合作、“政策+激励+待遇”下乡、“审批+扶持+服务”工商企业入乡、“点餐式培训、零距离服务”等多项工作机制,高效当好区委组织乡村振兴工作的“坚强前哨”“可靠中枢”。

中枢建好了,还要发挥“神经末梢”作用。黔江区金溪镇平溪村作为全市深度贫困镇中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无疑就是最为末端的“神经点”。

平溪村民忙碌的背后,是农业产业和企业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家完全不担心没钱赚!”平溪村党支部书记黄世周说,全村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醉氧农业股份合作社”,建立了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入股分红、到产业项目务工等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壹间房”分布式客栈房东中的贫困户作为项目股东,比一般股东还享有额外分红权利。

这样的涉农资金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市尚属首创,其核心在于出台《扶贫资金使用利益联结机制指导意见》,采取“区上统筹+群众自筹”“自主发展+主体带动”“保底分红+优先保障”“管理激励+监督倒逼”等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截至目前,已帮助3240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逐步实现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目标。

农业有奔头乡村有活力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业有奔头、乡村有活力。

同样是贫困村,沙坝乡木良村的村民们也很忙,忙着发展蔬菜产业。中信集团派驻到该村的“第一书记”肖鸣更忙,忙着走访群众、解决困难、推广产业。

“既然组织信任了我,那我就要用第一的冲劲、第一的韧劲和第一的干劲,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肖鸣说,信任也是黔江区创新央企与地方“三聚三帮”深度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深厚基石。

基石建好,聚“点”帮弱、聚“线”帮贫、聚“面”帮难。创新设立产业发展种子基金和医疗、教育帮扶基金,加大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贫困户全面发展,帮助定点帮扶村木良村2017年顺利“销号”;聚焦脱贫攻坚主线,加大人、财、物保障投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地方建设,就黔江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桐坪隧道、濯水康养小镇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中信正业正式签约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全力打造中央企业与地方深度合作典范,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提升颜值气质产业铸就特质

乡村美不美,农村兴不兴,既看颜值,还看气质,更看特质。

在提升颜值方面,黔江区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个5”工作机制,以抓“定目标、定模式、定内容、定标准、定价格”“5定”提效率,“通水、通路、通电、通气、通讯”“5通”强基础,“改风貌、改厕、改厨、改圈舍、改地坪”“5改”促生态,“治污水、治垃圾、治乱搭乱建、治乱挖乱采、治乱砍滥伐”“5治”促规范,“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化”“5化”促美丽,共建成市级美丽宜居村庄4个、美丽庭院600户、绿色村庄20个。

在强气质方面,创新“政策+激励+待遇”下乡促进机制蓄积人才队伍,出台优惠政策,为下乡人才提供“定心丸”;加强激励引导,为下乡人才注入“强心针”;坚持待遇留才,为下乡人才贴上“暖心膏”,营造了“组织管干部、干部管干事”“人才服务乡村、乡村锻炼人才”的良好氛围。创新“审批+扶持+服务”工商企业入乡促进机制,引来“源头活水”;探索构建工商企业入乡促进机制,着力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农民自身投入乏力的瓶颈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企业入乡通道,采用“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等模式,引导119家工商企业下乡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高效激活农村经济、壮大乡村产业、带动一方农民。

让乡村振兴具有特质,还得靠产业振兴。黔江区创新实施“明确一个目标、组建一个班子、制定一个规划、下发一个文件、成立一个协会、创建一个商标、打造一个基地、研究一套标准、落实一个保险”“十个一”推进产业发展;创新“点餐式培训、零距离服务”模式,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区完成10万亩立体农业基地建设,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成效初显。(文/周艳红 图/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