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和谐重庆

彭水周家村:百姓日子越过越香甜

发布时间: 2019-07-23 13:29:5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元忠 刘蕊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7月22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鹿角镇周家村路边的万寿菊争相绽放,为周家村穿上了美丽的“花衣”。清新的椒香扑面而来,椒农沉浸其中,剪下一支支颗粒饱满的花椒枝条。眺望远处,秀美的乌江画廊映入眼帘。

产业初见成效荒山三年变金山

七月,正是周家村青花椒采摘的季节。

“这一篓已经满了,快挑回去。”“好香呀!”在半山腰的花椒基地,成片的花椒林迎风招展。一粒粒花椒饱满地挂在枝头,散发出清新迷人的椒香,让人心醉。七八个村民兴高采烈地穿梭其中,戴着手套,拿起剪刀,熟练地剪下花椒枝丫。

“今年是花椒基地第一次丰收,你看这花椒长得好哦。”贫困户张维龙一边采摘,一边示意记者看竹筐里装满的花椒。

提起今年青花椒的丰收,村民委主任张维和笑在脸上,甜在心里。他说,花椒基地是在曾经的荒山上建起来的。2016年初,周家村引进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花椒产业,在4、5组流转土地400亩种植青花椒,让原本的荒地“变废为宝”。“今年刚好是第三年,花椒进入了投产期。”

image.png

村民们在美丽院落聊天

花椒基地从建设到种植,从管护到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在管护采摘季,有20余个名村民到基地务工挣钱。“他们将土地承包给基地,每年都有租金,还可以来合作社务工挣钱,肯定比撂荒或种庄稼划算。”张维和说,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挣钱,大家都很支持花椒基地的发展。

“在花椒基地打工很不错,现在是花椒丰收期,采摘花椒每天可挣80元,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的收入。”贫困户张洪发笑着说,“为摆脱贫困,花椒基地还给我提供了花椒树苗、技术,并且还实行保底收购花椒,所以,我栽种的10亩花椒不愁卖。如今,有着多种收入渠道,我对脱贫更有信心了。”在周家村,像张洪发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

如今,花椒基地的建设,为周家村带来了新变化:曾经的荒山如今披上了新绿;曾经无所事事的村民有了新“工作”;曾经被扣上“贫困帽”的周家村,如今甩掉了“贫困”这顶帽子。

乡村靓容初现生活越来越美丽

周家村5组有个小地名叫泥窝水的地方,乡村公路连着家家户户,门前的院坝干干净净,人行便道通往家门口,人们悠然自得。村民王发英就住在这里。

王发英家是一栋砖红色的砖房,屋前种满了桂花树、桃树、李树、核桃树,屋侧有一个小鱼池,池边的葡萄藤蔓占满了葡萄架,闲暇时一家人在葡萄架下乘凉休息。屋内的房间收拾得大方得体,被子平整地铺在床上,家具抹得一尘不染,厨房里的灶台、厨具干干净净,厕所整整洁洁。王发英靠在贴着“整洁庭院”标识牌的墙边,一边吃李子,一边看两个孙子开心地玩耍,怡然自得。

image.png

美丽的乡村通路

王发英家已经连续三年获得镇上的“整洁庭院”称号了。“家里如此干净舒适,是怎么保持的呢?”在与左邻右舍聊天时,时常有人这样问王发英。

“这是我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很爱干净,看不得家里乱糟糟的。现在基本上隔上两三天就会把房前屋后打扫一遍,住起来舒服。”王发英说,我时常教育两个小孙子爱护卫生,每次扫地我都会叫上他们,教他们如何打扫。这样,不仅能一起劳动,还能让他们从中明白爱护环境这个道理。

王发英的行为不仅影响着自己家人,还带动了周边的村民效仿。人们纷纷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院坝边种上各种观赏植物。

如今,“泥窝水”不再是泥土纷飞,成为了村民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

挑重担闯难关自强不息谋脱贫

在周家村,提起张永培这个名字,人人都知晓。

“并不是因为他庄稼种得多,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勤劳肯干的韧劲。”贫困户张洪海这样评价他。

张永培家有四口人。2016年,儿子张勇在外打工时,身体被大面积烧伤,家中的重担一下落在了已经64岁的张永培身上。

2016年,张永培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帮扶对象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帮扶。对此,他一方面心存感激,另一方面暗下决心要尽快努力脱贫。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永培没有向生活低头,他从自家田地入手,摸索着靠种植蔬菜脱贫致富。他起早贪黑,风吹雨淋,一心想着多种多收,提高家庭收入。

他不仅将自家的9亩田地栽满种尽,还开垦了其他村民的撂荒地。有了土地,张永培既想大干一场,又不能盲目蛮干,因为他知道种蔬菜是有风险的。因此,张永培积极参加镇里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为他扩大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18年,张永培蔬菜收入有3万元。

不仅如此,张永培还养了2头牛、8头猪、7桶蜜蜂。如今,张勇的烧伤已经治愈,家里的产业也有声有色。

“别人都在使劲为我加油鼓劲,我不能还在原地踏步。”张永培对自己脱贫充满信心。(杨元忠 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