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 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19-07-25 09:24: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魏博
分享到:
20K

中国网讯 盛夏时节,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绿草茵茵、生机盎然。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7月27至28日,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在内蒙古库布其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将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政要、专家、企业界代表和媒体代表与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消除贫困、沙漠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探讨交流。

从寸草不生、风蚀沙埋到绿染大漠、绿富同兴,库布其从一片死亡之海成为洋溢希望和绿色的沙漠绿洲;从沙漠上简陋的会议大棚,到修复后的沙漠上建立起来的熠熠生辉的国际会议中心,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为世界防治荒漠化领域的重要国际论坛。

 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贺信指出,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习近平指出,库布其论坛成立十年来,成为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

  李克强总理向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第五届论坛发来贺信。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论坛发来贺信……封封贺信背后,是中国政府对防治荒漠化工作的重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沙漠治理的充分肯定,是世界对荒漠化防治的共同关注。

中国治沙的“库布其模式”和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智慧,通过库布其论坛传递给世界,为人类荒漠化防治带来福音和福祉。全球治沙人因此都来关注中国治沙的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带给“一带一路”沿线和更多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巴罗佐在第五届论坛的演讲中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对环境保护的响应,我们需要通过一条绿色的丝绸之路来支持绿色发展。沙漠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社会问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政治甚至安全问题。针对沙漠化应有解决方案,中国库布其就是成功的案例,非洲等地区应该积极借鉴。

非盟前主席库福尔高度评价了中国库布其治沙,他说:“中国库布其模式是具有启发性的,因为它帮助了我们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它也展现了人类的意志力,能够让土地的退化得到控制。非洲迫切需要引进和推广中国库布其治沙模式”。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作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联盟的重要平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果和成效也都表示出浓厚兴趣,多国向亿利发出了邀请。乌兹别克斯坦邀请亿利集团参与咸海治理,蒙古总统邀请亿利集团参与对乌兰巴特的治理,沙特的阿美公司与亿利合作在沙特进行400公里生态廊道治理。亿利库布其沙漠治理的理念、技术、机制等日臻完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将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2017年12月,亿利库布其治沙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2018年12月,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获得中国政府认定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库布其成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腹地,沙柳、柠条、梭梭,郁郁葱葱。沙漠里不仅长出了固沙植物,也长出了甘草、西瓜、西红柿等药材和蔬菜,往日的“沙疙瘩”变为如今的“金疙瘩”。有了好的生态,库布其的人们摆脱了贫困和沙困,走上了生态致富的新道路。以库布其模式为引领,中国防治荒漠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我国沙漠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世界治沙事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库布其治沙带头人王文彪表示:亿利库布其治沙人将不忘初心,为人类治沙,继续扛起库布其治沙大旗,弘扬蒙古马精神,大力向全国、全世界荒漠化地区推广库布其模式和经验,实现为人类治沙的使命。

应对世界荒漠化防治,需要更多社会关注,也需要更多真知灼见。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各国专家将进一步探索防治荒漠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