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重庆

出行有“智慧” 交通变“聪明”

发布时间: 2019-08-21 09:50:16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仇峥 崔曜 杨永芹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重庆智慧交通大数据研究院建设的交通管理数据服务平台。记者 杨永芹 摄

在厦门航空重庆分公司飞行保障部,技术人员通过智能系统为航班提供运行保障。记者 罗斌 摄

高速公路通行费可以扫码支付。(重庆高速集团供图)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随着“互联网+”、智能网联、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不断深化应用,“智慧交通”应运而生。

如今,“智慧交通”已越来越深地融入经济发展、城市管理与百姓生活中。

为此,重庆日报记者从一大批大数据智能化项目中,选取了几个与交通有关的重点项目,以展示重庆在推进“智慧交通”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璧山基地年底投产

炎炎夏季,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在璧山投资的动力电池项目基地上一派繁忙景象,6栋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倒班房、综合楼等建筑已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比亚迪璧山动力电池项目负责人杨帮栋透露,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底正式投产。

在首届智博会期间,比亚迪与璧山区政府签订了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比亚迪将在璧山投资10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电芯、模组以及相关配套产业。该项目占地1500亩,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达200亿元。

投资协议签署后,比亚迪迅速注册成立了重庆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并于2月22日开工建设动力电池项目。杨帮栋介绍,一期项目的设计年产能是10GWh,相当于能为大约20万台新能源汽车提供重庆制造的锂电池。

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公司招聘和培训工作也已开始。6月,重庆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在璧山举行了专场招聘会,提供300个技术岗位,报名应聘者超过了2000人。杨帮栋称,下半年还将推出上千个招聘岗位。

这个项目投资100亿元,是比亚迪目前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最大的项目之一。该项目为何会落户重庆?杨帮栋说,目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的“风口期”,而重庆又正在借助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积极寻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辆控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基于对国内市场布局的战略考虑,以及重庆产业发展的需要,比亚迪在重庆布局了动力电池项目。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还就新能源商用车、电池研发中心等项目与重庆相关单位进行积极接洽。比亚迪有意将重庆打造成为其西南区域的总部高地。”杨帮栋说。

除了动力电池项目,比亚迪“胶轮有轨电车”项目也进展顺利。比亚迪胶轮有轨电车又名“云巴”,是一种靠电池驱动的轻量级交通工具。在智能方面,搭载了无人驾驶系统、人脸识别等高科技装备。

“云巴”项目起于成渝高铁璧山站,止于轨道交通一号线璧山站,线路正线全长15.4公里,沿途设车站15座,均为高架车站。目前项目监理已完成招标,轨道正线已完成20%的挖方。项目建成后,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璧山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将为重庆的新能源和智能产业提供又一重要的应用场景。

厦航智能系统为飞机运行保驾护航

去年10月,厦门航空重庆分公司挂牌成立,这是厦门航空在西部地区设立的首家分公司。

今年5月,厦门航空重庆分公司正式入驻位于江北国际机场的新办公楼。目前,该公司已引进智能系统,为13架执飞重庆航线的飞机提供运行保障。

重庆日报记者在该公司的飞行保障部看到,智能排班系统已经上线运行。“无论是旅客还是航空公司,都害怕飞机延误,因为一旦延误,原来的计划就要被打断。”厦门航空重庆分公司总经理邓东涛说,即使面对恶劣天气、飞机故障、机场限流等特殊状况,公司的智能排班系统也能迅速做出反应,并自动制定航班恢复方案。

“以重庆飞厦门为例,这趟航线常遇到台风天气。”邓东涛说,当台风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时,系统能够在15分钟内生成新的航班调整方案,使延误和取消航班数分别减少7%和2%。智能排班,对乘客而言能及时调整行程,对公司而言,可合理调度飞机,节省运营成本。

此外,CDM(协同决策)系统也应用于厦门航空重庆分公司。CDM系统有何用?邓东涛介绍,入驻重庆机场的航空公司较多,短时间内机场无法实现与航空公司的数据交互,“CDM系统就是要连通这些‘信息孤岛’,保障数据共享。”

具体而言,CDM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气象预测、物联网等技术,预测出飞机的进港时间、地面滑行时间以及预计起飞时间。同时,让空管局、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方都能参与进来,协同决策,如果有异常情况,CDM系统也会立即反馈给第一线的工作人员。

此外,预计投资10亿元的厦门航空重庆生产基地已于7月28日破土动工。基地包含了机库、配餐大楼、维修中心等设施,共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提供更强的运力保障。根据厦门航空规划,2020年厦门航空在重庆运力总投入将达到20架,年旅客运输量达到400万人次,到2025年运力投入将超过35架,旅客运输量超700万人次。

6朵“智慧物流云”飘起来 实现货运互联互通

只需在电脑或手机上下单,集装箱就可快速匹配附近的拖车,厂商则可以“一键上门取件、送货到仓”。

这样快捷、安全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得益于去年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成的“国际多式联运云”。

重庆太平洋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江南说,以前,国际物流运输各环节之间比较孤立。如今,由多个订单整合成一个订单,实现了运输方式之间互联互通、协同运作,有效地打通了多式联运“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从多订单到一站式订单,背后实则是一颗“超级大脑”——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6朵“智慧物流云”在运行,即TMS(运输管理)云、智慧仓储云、共同配送云、货运信息交易云、物流园区云、多式联运云。

去年智博会期间,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入驻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展示中心,并与多家智能巨头合作,着力打造这6朵“智慧物流云”及重庆物流大数据平台。

重庆交运集团称,这6朵“智慧物流云”已基本建成,目前汇集了600多家物流企业,厂家或商家足不出户,就可实现货物点对点的配送。

以“国际多式联运云”为例,集装箱走到哪、什么时间到达,集装箱到了码头怎样提货,货物如何分拣、清理,如何从码头转运到目的地……各个环节上的各个细节,均由“国际多式联运云”统筹管理,不用担心货物漏单,货物提取率达到100%。此举将为物流企业节约10%的人工成本,货物周转时间也节省约20%。

“国际多式联运云”带来的快捷安全,只是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6朵“智慧物流云”高效运转的一个案例。而重庆物流大数据平台,则把6朵“智慧物流云”运行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

本届智博会上,重庆物流大数据平台将亮相。在这个平台上,联接着城乡、重点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物流企业、商家、厂家等可精确跟踪每趟班车、班轮的实时运行动态。该平台还具有风险预警、智能调控、经营分析、市场预测等功能,可为物流园区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服务。

“智慧物流是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全程可视化、运营智能化,实现互联互通,这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重庆交运集团称,重庆是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重庆智慧物流信息共同平台构建的物流全产业链云平台在全国属首创。

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能查知你怎样开车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时,震源附近道路上运行的“两客一危”车辆有多少?有多少车辆损毁?车上人员是否出现伤亡?需要投入多少救援力量? 地震发生后,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西部基地立即启动“两客一危”数据处理平台,设定了震源20公里范围内的道路电子围栏,以统计围栏内“两客一危”车辆运行情况。

仅用了45分钟,平台就给出了答案:约有300辆疑似“两客一危”车辆在震源20公里范围内运行。当时,这些车辆都在安全运行范围,无需对车辆及人员进行立即抢险求援。

“若运用传统的电话方式统计,可能需一天时间。”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西部基地重庆中交通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凤表示。

所谓“两客一危”,是指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

如此高效获悉震区“两客一危”车辆的运行情况,得益于去年智博会上的一个签约项目。去年智博会上,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西部基地与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签约成立重庆智慧交通大数据研究院。“两客一危”数据处理平台,就是重庆智慧交通大数据研究院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该平台汇集了全国73万余“两客一危”车辆的动静态数据。

重庆智慧交通大数据研究院主要致力于建设交通管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交通安全源头监管服务平台、重庆e交管平台等。

借助这些智能平台,能处理多少数据?

魏凤介绍,可以实现秒级响应、亿级数据处理和PB级海量数据存储(PB是较高级的存储单位,1PB=1024TB);可以监控全国100多万辆重点运营车辆,重庆所有营运车辆及社会车辆,全市1400个交通卡口,每天提供车辆动态信息20亿条,卡口过车数量1200万条,动态数据可以存储180天……通过这些平台,可以了解这些车辆的运行轨迹、有无违规事件等信息。同时,市民还可在“e交管”平台处理各种交通违章和咨询相关车辆业务。

同时,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西部基地与市运管局、市出租车协会、招商银行联合研发了重庆出租车线上支付运营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出租车扫码支付服务,还可以实时了解主城1.5万辆出租车有无违章记录、订单情况、运行轨迹、车辆使用情况等。

目前,重庆出租车线上支付运营平台累计交易订单1200余万笔,日交易约2.5万笔,离车评价111万余人次。本报记者 仇峥 崔曜 杨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