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焦点图

开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市民畅享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 2019-08-21 16:15:1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余清英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image.png

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刘康/摄

image.png

宽敞整洁的街道田浩/摄

image.png

专场招聘会为市民提供就业岗位田浩/摄

image.png

滨湖公园一角刘康/摄

一条河的过往,一座城的变迁。汉丰湖见证了城市沧桑,也倒映着开州巨变。如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宽阔的马路、整洁的街道、成荫的绿树、风格协调的建筑群,随处可见的滨湖公园,市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重庆市开州高度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不断被刷新,让市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请他们谈谈在城市建设中文化娱乐、生活环境、就业收入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余正鹏今年36岁,家住云枫街道,目前在文峰街道双合店社区就职。己结婚的余正鹏是原开县县城居民,他认为,曾经历过的文化娱乐生活,与现在不能相提并论。

“那时候只有座机电话,放学后做完作业约同伴一起到学校或体育场打篮球。如果手头有零花钱,会邀约同学到录像厅去看场电影,有时候也会逛书店。”余正鹏表示,他的父母下班回家,忙完家务看电视剧的时候较多,娱乐生活比较单调。

余正鹏坦言,如今开州城区到处都是公园和广场,汉丰湖边有漫步道,大部分人都注重养生,晚间吃完饭可以散步、跳广场舞、打太极。

“如今,开州城区的电影院装修得豪华大气,虽然电影票价格与往年相比贵了好几倍,但现代人不在乎这些,只要有好看的电影,就会带着家人到电影院看场电影。”余正鹏说,他有时在手机上看新闻资讯,了解国内的时事,周末带家人看电影或去图书馆看书。

“如今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打腰鼓、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旗袍秀展演,条件优越、爱学习的人,40多岁就上老年大学,学习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对生活充满自信。”余正鹏说。

衣食住行天天变化

汉丰街道双合店社区居民侯桂平今年46岁,曾住在原开县老城的小平房里,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让她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候桂平一家以前住在老城草街子一带,门前有条小巷,一家三口挤在15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窄得很,没地方煮饭,就在街荫上搭个灶,每周能吃三顿肉食;在穿着上也没得么子讲究,出门买东西还要走很远的路,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差,我们只能到外面打工。”候桂平说。

2009年,侯桂平一家移民开州新城,搬进双合店社区一套近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居住。采光良好的卧室,宽大的厨房,阳台还可种花草,居住环境的改变令她非常开心。

“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侯桂平一家住进移民房,生活条件也相对优越,丈夫挣钱养家,她在家照顾孩子,傍晚吃完饭出门散步或跳坝坝舞,生活过得很惬意。

“现在的城市建设和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其它省份的人来开州买房定居。”侯桂平感慨地说,十几年来,开州城市发展历历在目,道路变宽了,房子越修越漂亮,超市、学校、广场、公园离她家都很近,出门很方便。

生活越来越好过了

72岁的老党员吴生权在文峰街道双合店社区居住,每当行走在汉丰湖边,看着市民一脸幸福地享受生活,他的思绪总会回到50多年前。

吴生权1964年开始在原大进粮站上班,北部山区山高路远,他总是提着大杆秤出门,步行几十里到农户家去收购玉米,当天无论多晚,必须赶回粮站报账。

“那个时候粮站只有一间房,只能分给站长住。其他职工都在粮仓里打地铺睡觉,每月工资从几元涨到十几元。我在粮站干了28年,后来调往城区,在粮食加工厂任职,一直在外面跑供销。”吴生权说,当年上班很艰苦,但大家都踏实干事,后来他升任为大进粮站的法人代表。

1990年10月,吴生权被调回城区工作,在面条加工厂上班。他带着厂里的职工到湖北、江苏和浙江等地推广面条,一年四季到处推销,为厂里增加效益。后来还调到饲料公司任副职,收购回来的100多万斤玉米没晒干,他带着职工将玉米全部翻晒一遍再贮存。

吴生权工作39年才退休,当时每月工资有300多元,如今涨到3000多元,与以往比起来翻了十倍。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生活在福窝里,开州也像其它城市一样为众多市民创造就业条件,经济条件好的有自驾车,条件稍差的,出门可打的、坐公交车、骑公共自行车,各种交通工具应有尽有,收入翻了好几倍。希望他们珍惜岗位,在好的环境下努力干事创业。”吴生权说。 (余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