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丰都马蹬坝村: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发布时间: 2019-08-22 14:23:4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便民服务中心

image.png

整治后的山坪塘

“自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对标对表,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日,重庆市丰都县双龙镇马蹬坝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王福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马蹬坝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263人。全村现有建卡贫困户38户146人,其中已脱贫户34户131人,未脱贫户4户15人。另有特困人员5户5人,残疾人37户38人,低保25户42人。2018年,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0元。

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以前,我们村几乎没有特色产业,在家农户主要以传统粮油种植为主,年轻劳动力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近几年,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村里才逐渐发展了几个产业,有效带动了大部分贫困农户实现增收脱贫。”马蹬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北平说。

杨北平介绍,首先是发展花椒产业,并建立花椒专业合作社,采取大户示范带动的方式,目前已种植花椒100亩。自花椒栽种到地里后,平时的田间管理,比如除草、施肥、杀虫、修枝、松土等,就通过雇请村里的贫困户来地里务工,让他们挣钱增加收入。

“因为是在家门口的花椒基地务工,一般都是季节性的活儿,不但挣了钱,还可以做自家的承包地,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马蹬坝村三组贫困户代传芬说。据悉,在花椒基地务工的贫困户,像她这种情况的目前共有19户70多人。

其次是引进外资流转土地100亩用于种植苗木,老板雇请村里的贫困户到苗木基地务工,直接带动了约40人就业,并不同程度实现了增收。

再次就是发动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红油香椿720亩,投产后,每年农户可获得收益的40%分红,同时,村上可提取收益的5%作为集体经济。土地入股的农户,还可返聘到香椿基地务工增收。

民生事业逐步完善

“以公路建设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村农民稳定脱贫、长久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王福权说,历任驻村工作队始终把修路作为扶贫工作重中之重。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马蹬坝村已硬化村内道路4条共13.5公里,实现了村与组、组与组之间相互畅通;新修宽2米的产业路1.5公里、宽0.8米的生产便道3公里、宽1.5米的人行便道12公里,方便了当地村民出行和发展产业。

“以前,村民种庄稼基本靠天吃饭,特别是遇到夏季高温干旱,连人畜饮水都成问题。” 马蹬坝村村干部杨春燕说。为此,通过驻村工作队的争取,村里修建了蒜地湾水厂,可蓄水200立方米,解决二、三、四、五、六共5个组、330户1040余人的饮水。同时,还修建了蓄水30立方以上水池9个、1户1池53个,目前,全村自来水实现全覆盖。

马蹬坝村还抓住脱贫攻坚机遇,整治山坪塘11口,整治率达100%;修建灌溉沟渠2500米,可灌溉全村40%的农田;国土整治坡改梯100亩;完成电网改造达到100%。

“医疗教育方面,我村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6人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及精准脱贫保;全村建档贫困户的适龄儿童全部就读且享受教育资助政策。”杨春燕说。

住有所居环境变美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不仅要让贫困户吃饱穿暖脱贫致富,更要让他们住有所居,改善居住环境。”王福权说。

据了解,马蹬坝村从2014年到2018年,完成D级危房改造16户,完成C级危房改造68户。

“与此同时,我们村还实施了农房风貌改造46户,农房‘四改’53户,易地搬迁3户11人。截至目前,全村38户贫困户住房改造已全部改造完毕。”杨北平说。

不仅要让农户住有所居,还要让农户住得舒适、身心健康。为此,马蹬坝村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除了清除房屋周边垃圾,更是对流经村内的双龙河进行治理,在两岸修筑了护岸和混凝土路面的人行道,安装了护栏。每天清晨或黄昏,三三两两的村民走在河岸的人行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观赏河岸风景,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双龙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空气清新,只要不下雨,村里很多老人坚持每天早晚来河岸散步,这里似乎成了他们的‘滨江公园’。”杨北平说。(李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