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黔江金溪镇:尽锐出战 攻克最后的“堡垒”

发布时间: 2019-08-22 14:27:0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长春村蚕桑基地

image.png

长春村蚕桑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工作

image.png

金溪被服车间

image.png

清水村民用积分卡在爱心卫生室看病

image.png

镇里干部到村里指导产业发展

黔江区金溪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因其地形呈“筲箕”形状,以山地、深丘居多,保水保肥差,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被当地人戏称为“筲箕滩”。

近年来,金溪镇脱贫攻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的大力帮扶下,尽锐出击、决战决胜,向深度贫困这座最后的“堡垒”发起攻坚。截至目前,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0.8%降至1.01%,脱贫攻坚“主战场”正变为乡村振兴“示范地”。

聚焦“两不愁”突出问题

产业扶贫让群众致富有门路

初秋时节,丰收在即,美丽乡村一派生机勃勃。

8月16日,记者在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望岭、金溪、清水等村(社区)里看到,满山遍野的蚕桑绿意盎然,甚是壮观。

“养蚕不仅脱了贫,还住上了小洋楼,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长春村5组脱贫户李振孝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据了解,该村虎山“蚕桑+羊肚菌”立体农业基地,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让当地群众除了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土地佣金外,还在基地务工实现收入。记者了解到,全村400余农户有350户入股专业合作社,其中全村67户贫困户有45户入股。李振孝家的6亩土地通过流转入股合作社栽桑养蚕,一年下来,实现收入达到2万余元。

在望岭村现代蚕业扶贫车间里,记者看到,现代化养蚕设备一应俱全。据车间负责人王少友称,在蚕桑盛产期,能够带动周边50余名群众(建卡贫困户)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近年来,金溪镇全力打造山地现代蚕业基地,实施科技养蚕。“目前,建有现代蚕业扶贫车间大棚9个,蚕桑已栽满‘筲箕滩’。未来,科技养蚕将全面推广。”分管蚕桑产业的金溪镇党委专职副书记曾平告诉记者,实施科技养蚕,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介绍,全镇目前已发展蚕桑9445亩,总量跃居全市乡镇第一,安装全市规模最大的电动给桑轨道和木板方格簇自动升降系统8000平方米。未来,金溪蚕桑面积将达到15000亩。待桑园全面投产后,产值将逾千万元,为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金溪镇党委书记李波说,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村有骨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目前,金溪镇成功打造山地现代蚕业基地。实施“1555”产业计划,打造优质蔬菜5390亩、特色水果基地5407亩、“蚕桑+”立体农业5000亩,积极培育中蜂、澳洲大龙虾及泥鳅等养殖基地,优化建设“蚕桑+N”一主多辅产业格局,粮经比调整为1:9。

聚焦“三保障”突出问题

健全机制群众生产生活得保障

走进金溪镇各个项目施工现场、各大产业发展基地,随处可见忙碌奔波的人群。记者看到,镇政府机关干部,市级帮扶单位、区级各部门的帮扶人员们深入基层一线、靠前指挥。

金溪镇党委书记李波说,近年来,金溪镇聚焦“三保障突出问题”短板,改善条件健全机制,贫困户“三保障”得到有效保障。金溪镇探索“1234”健康扶贫机制,医疗得到保障。加快农村破旧房改造,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健全教育资助体系,教育得到保障。

金溪镇依托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职能优势,镇卫生院搬迁工程进入装修阶段,7个村级卫生室完成升级改造;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652人,建档管理1265人;2019年落实贫困户参合资助34.39万元,覆盖率100%;镇卫生院上半年接诊贫困对象493人次,住院自付比例低于10%。完成D级危房改造36户,破旧住房“五改”127户,签订正阳工业园区李家溪集中安置点搬迁协议34户122人,分散安置5户19人,随迁22户97人,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全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对象305人,入学率100%;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全面落实,镇中心校改扩建项目将于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同时,金溪镇聚焦“生存条件恶劣”短板,做好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减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建青岗至金溪二级路4.8公里,建成 “四好农村路”116公里,新建产业路56公里、拓宽路33.5公里,村组通畅通达率100%。集镇及海拔800米以下金石路沿线居民已成功饮用太极水厂自来水,对海拔800米以上实行分散供水提升工程,群众饮水基本有保障。农网改造基本完工,建成通迅基站39个,4G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

聚焦“创新”精准扶贫方式

“造血式”扶贫群众发展有内动力

积分当钱用,偷懒没得着。今年5月,金溪镇清水村创新扶贫举措,采用积分制推出“爱心超市”项目,极大增强了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家家户户“比学赶帮超”,全村已经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清水村针对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瓶颈”,创新转换一种扶贫方式,把“直接给”物资转为“间接给”政策,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清水村村民的发展内生动力。“爱心超市”采用“4+A+B”模式进行积分,村里还制定了“爱心超市”积分评定办法。村民可持“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和“爱心卫生室”凭所得积分,兑换等值生活用品和医药卫生用品,1积分等于1元人民币,但积分不能兑换现金。

清水村推出“爱心超市”项目,是聚焦政策落地见效,精准推动脱贫政策到村到户到人的一个缩影,也是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创新扶贫举措的方式之一。

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打造的“三金”扶贫品牌,享誉区内外。近年来,扶贫集团依托行业优势,通过“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成功打造“金溪农场”“金溪护工”“金溪被服”三金品牌,帮助金溪镇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精准扶贫。

据了解,“金溪护工”依托行业优势,把留守妇女培训成专业护工,坚持“定向培训、定点就业、定标服务”。目前,稳定就业的护工136人,人均月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金溪农场”主要通过龙头企业搭桥平台、帮扶单位共享平台、互联网公众平台三大平台销售农产品。“金溪被服”利用医院对医用被服需求量大的优势,动员山坳村外出党员刘廷荣返乡创业,打造“金溪被服”扶贫车间,通过“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家门口就业。

目前,通过培育“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山货”品牌,带动金溪1854户5354人增收致富,实现农产品销售产值3144.88万元。

聚焦“两支队伍”建设

选好领头雁基层组织战斗力凸显

日前,金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胜前头顶烈日,前往长春村调研产业发展情况。在金溪镇,他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拼命三郎”。

曾经的长春村,是当地出了名的“后进村”,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后进党支部。2015年,镇上决定派驻村干部到长春村,不少人一听说要去长春村都摆手拒绝:“矛盾多,不好管,管不了。”问到时任副镇长杨胜前时,他却一口答应下来,“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认真去做。”

杨胜前进驻长春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他烧了“几把火”,便把长春村给整顺了,村民也挺服气。第一把火,主张一切工作公开、透明、公正。第二把火,对贫困户进行一次动态调整,按程序层层把关、仔细筛选。通过这次动态调整,让村民们看到了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决心。第三把火,大力发展产业,大胆尝试“三变”改革试点并花落长春村。至此,长春村实现容光焕发,干部作风变了、基础设施好了、产业发展旺了、人民群众富了。

驻村帮扶工作关键在人。黔江区把选好金溪镇驻村工作队,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性问题,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带动作用。同时坚持“组织管干部、干部管干事”的用人导向,对干出了成绩、群众拥护的干部着重培养,倒逼干部推动贫困村化茧成蝶。

自2017年8月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与黔江区并肩作战,帮扶干部积极作为,做到了下得去、蹲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得到黔江区干部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扶贫集团43个成员单位分为6个小组,针对6个深度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通过实施“六大”健康扶贫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结合金溪实际,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依托卫生健康行业扶贫优势,积极谋划“山货、被服、护工”三项留得住、可持续、能致富的扶贫产业。

在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中,金溪镇涌现出了重医附一院背起责任装满决心的“背包书记”田杰、重医附二院打造“三金品牌”的“就业扶贫书记”刘昶、人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用活新媒体的“点子书记”全克军等。也涌现出了田建、滕树文等先进脱贫典型。金溪镇政府还荣获了2019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状”。(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