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丽重庆

登高赏秋 这里甚好 枇杷山公园提档升级完工

发布时间: 2019-09-02 14:33:06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盛开的花朵

image.png

园内制高点红星亭

image.png

红楼

image.png

定时开放的盆景园

image.png

琵琶女神像

一场秋雨一场凉,眼看即到中秋。在渝中老城,老重庆人登高怀远最喜欢去哪儿?答案之一——枇杷山公园。

上周末,记者采访获悉,枇杷山公园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已经完工,园内经过修缮后的王陵基公馆也揭开面纱正式亮相。

一段还园于民的佳话

1949年以后,重庆市内的王园等别墅公馆,一度成为机关单位办公用地。为此,一个“还园于民”的故事在重庆流传了很久。这段佳话,不仅在今天的枇杷山公园红楼前的石碑上有介绍,而且《重庆晚报》对这段历史也曾有追忆。

1954年,有关机关单位从王园迁出,拨专款把王园扩建成枇杷山公园。王园办公用房成为重庆市博物馆,也就是现在三峡博物馆前身。

枇杷山公园正式开放后的第二年,园内修建了盆景园,是当时重庆公园最早建立的盆景专类园。今天在公园内,依然有一个盆景园,定时对外开放。

1957年,红星亭在原王园碉堡基础上建成,成为老重庆标志性建筑之一。上世纪80年代,枇杷山公园建起了水池、长廊,档次提高不少。这里曾是不少老重庆人登山、过节游园、赏景的最佳选择地之一。

江南园林风格

位于渝中区的枇杷山公园很好找,从通远门出发,沿着城墙根兴隆街、枇杷山正街或中山二路,就可以到达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园。

公园神仙洞入口附近,是典型的老重庆街区,爬坡上坎、各种地道美食、文化遗迹让你感受山城的烟火味道。

园内绿荫参天,两人才能环抱的黄葛树随处可见,树根蹿出地面,将周围山石牢牢抓住。阜园的亭台楼阁,人造假山和园中流水相映成趣,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记者看到,经过提档升级改造后,园内不仅改造了地面、座椅等基础设施,还增添了不少花卉和绿植。虽已入秋季,但是月季和不知名的红色、黄色、粉色小花还在盛开。一场秋雨,树叶和花瓣飘飘落落,地面上铺了一层树叶和花瓣。

视野更加开阔

渝中半岛除了鹅岭峰,海拔345米的枇杷山也算得上是一座高峰。枇杷山公园内的红星亭周边视野开阔,是重庆城区制高点之一。

在园内散步的附近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几十年前枇杷山周围几乎没有高楼,来枇杷山公园赏秋,登红星亭看重庆夜景,俯瞰全城,是重庆人带外地朋友来游玩主要项目之一。”

李先生还说,就像今天的南山观景台一样,当年站在红星亭吹着风,可以看到长江、附近的家、绿色圆顶的大礼堂以及很大部分重庆城。

80后戴佳介绍,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和母亲去枇杷山游园。“夹珠子、套圈、蒙眼睛敲锣……当时娱乐方式少,游园是最有意思的过节方式之一。”戴佳说,当年这里是重庆最有人气的地方之一。

据了解,枇杷山公园经过提档升级改造后,站在红星亭上面对长江和鹅岭方向的视野变得更开阔。记者站在亭内,长江之景一览无遗。

曾是私家花园

枇杷山公园1955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个已近古稀之年的公园因何而来?

首先得聊聊枇杷山因何得名。传说有三:一是山上广植枇杷树;二是从高处俯瞰,山形像琵琶琴;第三,传说山上曾有仙女弹奏琵琶琴。

对于弹琴的仙女,今日公园阜园内,的确还有一座琵琶女神像,闲坐花丛中弹奏琵琶。

据史料记载,这里叫枇杷山,最早可考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一本名叫《重庆旅游指南》的小册子上,附有地图一张。地图上,把今天的枇杷山一带画了一圈围墙,标上了“枇杷山”三字。

不过,当时这一片叫得最响的名字却是王园。

如今,公园内相距百米的两栋一黄一红精致小楼,就能见证这座公园的前世今生。其中两楼一底、比较宽敞的黄色小楼,经过修缮后正式亮相。

两栋小楼曾经的主人是王陵基,其中黄色小楼上的铭牌上写着:重庆市渝中区文物点“王陵基公馆旧址”。

记者看到,经过修缮后的王陵基公馆外墙以明黄色为主色调,中西式建筑风格结合。门牌显示,公馆内已有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等单位办公。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战时期,原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在一片荒芜的枇杷山上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30亩的私人别墅,取名王园,以独门幽静而闻名。原公馆附有14座房屋和一座碉堡,其中主楼即为红楼,黄色小楼也为王陵基在枇杷山别墅区保留的建筑之一。(记者 何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