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商贸物流

中铝集团携手重庆 共建高端制造铝材产业平台

发布时间: 2019-09-04 14:12:21 | 来源: 华龙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西南铝热连轧制造中心技术工人吊运轧制好的热轧铝卷。 记者 罗斌 摄

2019智博会期间,中国有色金属龙头央企中国铝业集团(以下称中铝集团)在渝连番“落子”——

与重庆铝产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同筹建中铝制造集团,将聚焦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产品定位国防军工、轨交船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力争到2025年发展成为1000亿产值和1000亿市值的高端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协议,双方按65%:35%持股比例组建中铝高端制造集团,将围绕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等新材料领域,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铝材产业平台,推动重庆建成轻量化研发之都、轻量化应用示范之都、轻量化材料全产业链之都和军民融合发展之都。

作为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材料研发保障、高精尖铝材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的中铝集团,拥有一大批铝加工企业,其目前有3家在渝企业——中铝西南铝、中铝萨帕和中铝重庆分公司,为推动我市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南铝保障国家关键铝材供给

今年以来,在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的形势下,西南铝坚持拓展铝材应用领域,推进高端铝材国产化进程,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保障国家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上半年,西南铝实现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1%。

8月的一天,中铝西南铝熔铸厂生产车间内,一名工人驾驶叉车向熔铸炉侧面一处小型投料口驶去,只见货叉缓缓抬起,准确利落地将镁锭推入投料口。

熔铸工序是铝加工排产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一旦铸锭产出效率跟不上,后续产出就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为提高效率,今年以来西南铝熔铸厂改进了投料方式,将以前“大手大脚”投料改为有针对性投料——大规模投料用投料炉一次性投放,小规模加料则用叉车从小投料口投放,以此大幅缩短了投料时间,提高了产出效率。

“为了更好地完成关键材料保供任务,熔铸厂提出‘三个尽可能’原则,即尽可能实现组批生产,尽可能减少转组、洗炉、工装更换频次,尽可能提高单炉投料量来确保产出效率最大化,为下一道工序生产提供充足的铸锭保障。”熔铸厂党委书记、厂长王剑称。

不仅如此,西南铝压延厂厚板制造部每天都会召开两场生产平衡会,在上午的第一次会上,大家讨论头天夜班生产情况及当天一早铸锭毛料到位情况,并提出当天生产计划的工作难点和重点;在下午第二次会上,则针对上午生产计划检查生产组织落实情况,进一步规划中夜班生产计划。高效的生产平衡会,让生产组织各个环节尽在掌控之中。

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满足军工需求,今年以来,西南铝还分别召开航空、航天、电子三大系统保供座谈会,倾听市场反馈,充分发挥企业装备、技术、人才综合优势,实现了对国家所需重点、关键铝材品种的全覆盖和全保障。

中铝萨帕数字化车间让操作更“智慧”

到岗后,中铝萨帕宽幅薄壁铝挤压及深加工数字化车间工人何彬,不用像以前那样,在每台生产运转的机器设备之间穿梭。他只需操作SPES生产管理软件系统,打开系统界面点击“生产加工计划”,选取“零件”等指令,再点击“生成”,即完成生产任务命令下达。

接到命令后,智能生产系统随即自动生产加工。待工序完成后,产品会自动被传送到指定位置。

“以前没有这套智能系统,每台设备至少需1人值守。实行自动化生产后,整个车间只需5名工人在线操作设备,就能完成以前近百人的工作量。”中铝萨帕负责人表示。

位于九龙坡区的中铝萨帕,是中铝集团与瑞典萨帕集团于2011年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主要为轨道交通市场提供配套铝制产品,广泛应用到重庆、武汉等城市的地铁、船舶、汽车轻量化等制造项目。目前,中铝萨帕已成为具有全球领先技术的1.2万吨铝合金挤压生产线、可实现双面焊接超长摩擦搅拌焊生产线的智能工厂。

其中,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竣工投用的宽幅薄壁铝挤压及深加工数字化车间,是中铝萨帕“智慧”体现之一。该数字化车间主要生产地铁、高铁、船舶等交通用铝合金轻量化型材。车间内的正向铝挤压机、摩擦搅拌焊等智能设备,形成从接单、生产、包装到运输的各环节、全流程智能化操作,且产能达到国内行业平均效率的5倍。

日前,中铝萨帕数字化车间正上马一条铝合金材料薄壁挤压及智能制造生产线,该生产线下半年竣工投产后,将为川渝地区轨道车辆制造提供更加优质的铝合金车体产品。

中铝萨帕负责人称,这条生产线将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其产品不仅轻量化程度高,产品壁更薄,质量更优化,且生产效率将提高60%以上——以前需人工耗时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产品制造工序,交由智能化生产线进行生产,工时将缩短至30天内。

国企民企合作盘活南川“80项目”

今年初,南川区一度停产近5年的“80项目”工厂再次人声鼎沸,锅炉里重新燃起的熊熊烈火,总控室显示屏上重新跳动的数字,都表明该项目顺利复产。

“80项目”是中铝重庆分公司在南川建设的80万吨氧化铝项目,是国内首条综合处理低品位含硫铝土矿的氧化铝生产线。该项目于2006年4月开工,2010年10月建成试生产,但由于当时市场行情下滑、原料燃料供应不稳定等因素,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是断断续续小规模投产,最终在2014年7月全线停产。

在停摆近5年后,复产的“80项目”经营主体换成了重庆本地民营企业,博赛矿业集团下属的南川区水江氧化铝有限公司。

“因为博赛有海外低铁低硫铝土矿优势,因此全盘接手了‘80项目’厂房和设备,进行实际性经营。”南川区水江氧化铝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自去年6月中铝与博赛签订15年租赁协议后,从原材料准备到技术改造,从招工到培训,他们一直在为复产做准备。

可以说,“80项目”复产是三赢之举:对中铝重庆分公司而言,项目停产后,厂房及设备折旧费以及留守人员工资等,每年开支巨大,如今盘活了资产,每年可获得丰厚的租金收入;对博赛矿业集团而言,若新建一个80万吨氧化铝厂的成本高达数10亿元,而通过租赁经营这种方式,既节省资金又缩短了建设工期;对南川区而言,则是增加了一个年产值20多亿元的工业项目,既保障了地区税收,又可带动2000余人就业,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重庆地区电解铝原材料100%本地采购,对南川建成为全市铝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