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善美重庆

重庆市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 2019-09-06 10:57:36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一、全国道德模范 徐前凯(见义勇为)

徐前凯,男,汉族,1987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务段荣昌站车站值班员。

面对列车驶来时横穿铁道的老人,他毅然跳下火车,在危急关头,用一条腿换回一条命。短短5秒,刹那选择,映射出舍己救人的道德光芒,彰显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徐前凯被誉为“最美铁路人”。

2017年7月6日,徐前凯在指挥列车推送前进时,突然发现不远处一位老人正要横穿铁道。他急忙发出停车指令,大声呼喊,使劲吹响口笛。但老人没有丝毫反应,继续往线路中心靠近,没有任何躲闪的迹象。情况万分危急,徐前凯飞快地跳下车冲上去,用力抱住老人,使劲往后一倒。就在此刻,列车因惯性继续滑行,车轮从他来不及抽回的右腿碾过。同事及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身受重伤、筋骨断裂、伤口流血的他坚强地翻上担架,并叫住工友说:“你把对讲机、钥匙拿回去,活还没干完。”送到医院后,老人并无大碍,而徐前凯右腿高位截肢,鉴定为三级残疾。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来不及多想,救人!就那么简单。”

救人对于徐前凯已不是第一次。2012年6月,徐前凯在盘脚营车站值班。一趟货物列车准备通过车站时,他突然发现70米开外有位老人正缓慢横穿股道。徐前凯一边呼叫司机紧急停车,一边向老人狂奔而去,把即将被列车撞到的老人一把拉上近1米高的站台。

徐前凯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二、全国道德模范 谢彬蓉(助人为乐)

谢彬蓉,女,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瓦古乡扎甘洛村教学点支教志愿者。

谢彬蓉在部队服役20年退役后,毅然选择扎根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支教至今,并已在海拔3000多米且交通不便、缺水少电的乡村学校坚持了11学期,为贫困山区孩子送去了知识和力量,被乡亲们称赞为大凉山上的“铿锵玫瑰”。

2014年,谢彬蓉第一次支教,是在西昌市一所民办彝族学校,环境卫生极差,刚到几天,眼睛就重度感染。手术后她不仅每天坚持上课,还带头打扫卫生,自掏1000多元,又四处募集了2万元,修缮了教室,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期末考试时,当她看到试卷上大段的空白和扭曲的“象形文字”,痛心地感到:教师才是这里最稀缺的资源。于是,原本准备干一学期就回家的谢彬蓉选择了留下。

2015年8月,谢彬蓉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原生态彝族村寨扎甘洛村,这里生活条件更为艰苦,教育条件更为落后。一次考试下来,10个学生的总分数才100多分。村里除了村支书会点普通话外,其他人只能用手势简单交流。贫穷落后的状况,坚定了谢彬蓉支教助学的决心,她要帮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反哺家乡、建设家乡。

她边教孩子们书本知识,边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自掏腰包组织孩子们到山外去参观学习,增长见识。经过几年努力,7名学生升入初中,其中还有一名19岁的女生。这在思想比较封闭的当地,创造了一个奇迹。现在,谢彬蓉所在的学校在全乡乃至全县都很有名,邻村的学生家长宁愿翻越大山、多走几公里路,也要送孩子来这里读书。

一次,谢彬蓉背着一名全身长满红斑、膝盖疼得无法走路的孩子回家。孩子不经意间叫了她一声“阿嫫”(彝语:妈妈),让谢彬蓉顿时泪如雨下,抱着孩子久久没有松开,内心充满了满足和感动。在扎甘洛村支教的第一学期结束时,面对村支书“还来不来”的含泪疑问,谢彬蓉坚定地说:“来!这里有我的孩子们,我怎能不来?”至今,为了这个“来”字,谢彬蓉已在大凉山坚守了5年多。

谢彬蓉荣获“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李菊洪(助人为乐)

李菊洪,女,汉族,1979年4月生,中共预备党员,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乡村医生。

李菊洪自幼失去双腿,却自强不息,扎根山区行医18年,“走”遍了瓦店村和附近村庄的700多户人家,“走”坏了24只支撑身体的小板凳,无怨无悔为乡亲们提供医疗服务。

医学专业毕业后,她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回到瓦店村当起了一名村医。能通车的地方就自己开三轮车出诊,不通车的地方就让丈夫背着出诊,18年累计“走”过的路达8万多公里。她深入每家每户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和产妇等重点人群做随访,为儿童打预防针,累计服务群众6000多人次。在村卫生室墙上,贴着一张大表:“家庭式”签约服务130户,高血压病人管理91人、精神疾病管理9人、预防接种106人……她能一口气背完这些数据,并对这些服务对象的家庭住址、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对每一名患者她都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尤其是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更是充满了关爱。村里的一位留守老人和老伴年迈多病、家境贫寒,李菊洪生怕耽误了治疗,隔三差五就去给老两口检查身体,对拖欠的医药费从不催问,总是能少就少、能免就免。提起李菊洪,老两口忍不住抹眼泪:“李妹子把我们照顾得这么好,比自家女儿还亲咧。”

李菊洪被授予中国医师奖,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四、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经小文(见义勇为)

经小文,男,汉族,1975年7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出租汽车分公司驾驶员。

2013年4月的一个凌晨,经小文驾驶出租车行驶到沙坪坝区东华医院附近,突然听到一声呼救,一人从出租车跳下,边跑边喊“抢车了,抢车了!”经小文赶紧报警。此时,歹徒正欲驾车逃窜,他加速开车追去。由于经小文紧追不舍,歹徒慌乱中撞到迎面驶来的公交车,经小文抓住时机立刻把歹徒逼停,在其他出租车驾驶员配合下把歹徒团团围住,直到警察赶到现场将歹徒抓获。

2015年11月的一个深夜,在南坪长生桥农贸市场附近,2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抱着一个铁柜上了他的出租车。看他们神色慌张的样子,经小文凭借职业敏感,怀疑他们手中的柜子是盗窃来的。聊天中,中年男子希望经小文找一个工具帮他把保险柜撬开,撬开后可以给他2000元现金。闻听此话,经小文更加确定了这个保险柜是2名男子偷来的。于是,在2名男子下车后,经小文立即报了警,协助民警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小文荣获重庆市助人为乐标兵称号,入选“重庆好人”。

五、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程绍光、程祖全(诚实守信)

程绍光,汉族,1923年10月生;程祖全,汉族,1969年1月生,均为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下坝社区居民。二人系父子。

1949年11月,黔江县(现重庆市黔江区)解放后,县政府把在全县牺牲的22位烈士陆续迁到三元宫集中安葬,安排26岁的程绍光义务看管。1951年,程绍光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妻子罗素香带着两个孩子接过了守墓的担子。1956年,程绍光带着军功章从部队回到黔江,谢绝了分配的工作,执意回到老家耕田种地,继续守墓。程绍光内心执著而坚定:“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为他们守墓天经地义。”1982年,黔江革命烈士陵园在原址建成。为更好地看护陵园,程绍光干脆搬到陵园生活。程绍光还先后走访了烈士们牺牲的地方,拜访了那些经历过战斗的军人和群众,将收集到的英雄事迹整理成册,为前来祭奠的群众宣讲。

2007年,程绍光在弥留之际,嘱托儿子程祖全:“我走后,守墓的任务就交给你,我们守护和传承的是爱国精神。”程祖全与妻子像父亲那样,共同守护着陵园,细心呵护着一草一木。为了践行当初的诺言,父子两辈人将70年的人生奉献给了这件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

程绍光、程祖全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感动重庆”2018年度人物。

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廖良开(诚实守信)

廖良开,男,汉族,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和平村村民。

1997年初,来自四川开县(现重庆市开州区)的廖良开和来自吉林桦甸的刘继强一起被分配到了葫芦岛海军某部。两人因兴趣相投,成为知心朋友,并相约共同努力报考军校。就在两人憧憬着美好未来时,意外发生了,1997年9月28日下午,刘继强在抢救落水群众时英勇牺牲。在战友父母来到部队见了儿子最后一面后,廖良开脑海中不断浮现二老憔悴的面孔。他对两位老人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他跳下十几米高的防波堤救人,凭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走了,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就是二老的儿子。”

认下“爹妈”后,廖良开就开始履行儿子的义务。一有空,他就打电话与“爹妈”谈心;每个月都寄一封信问候“爹妈”,与“爹妈”分享自己的一件件喜事。孝敬父母的钱物、探亲的假期,他总是一分为二,兼顾两边爸妈。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廖良开到吉林探亲,往返一次3000公里,要坐两天多的火车。廖良开还曾多次将吉林的“爹妈”接到重庆老家,让两边父母亲人团聚。20多年间,两个家庭在不断交往中感情日渐深厚。

一声父母千钧重,说好一辈子,就是一辈子。

廖良开荣获全国“十大诚信之星”,当选“感动重庆”2017年度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

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杨雪峰(敬业奉献)

杨雪峰,男,汉族,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

杨雪峰从警21年,参与侦破案件300余起、处理交通警情2万多起,创造执法“零投诉”纪录;坚持执法为民,干了很多暖人心、解民忧、护民安的好事实事。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为防止伤及无辜群众,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不幸英勇牺牲,杨雪峰是用生命守护平安的好民警。

2018年2月18日,大年初三,杨雪峰在人山人海的春运交通安保一线执勤,突遇歹徒暴力袭击。为防止歹徒伤及无辜群众,杨雪峰在腹部和颈部被连刺数刀、血流如注的情况下,仍然与歹徒英勇搏斗,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打掉其手中的凶器,最终因伤势过重,杨雪峰英勇牺牲,年仅41岁。

多年来,杨雪峰一直奋战在一线,始终无怨无悔。节假日值班、早晚高峰执勤,他总说“让我来”;技能比武、解决疑难杂症,他总说“看我的”;开展专项整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他总说“跟我上”。

杨雪峰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个人等称号,被追认为烈士,荣登“中国好人榜”。

八、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杨云(敬业奉献)

杨云,男,汉族,1975年5月生,重庆兴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泥工班组组长。

杨云坚持“人凡事不凡”理念,15年坚守在泥工岗位上,积极学习知识,革新工艺,对待项目一丝不苟,勇于担当,工作时吃苦耐劳,冲锋在前,是工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2011年,杨云来到重庆兴达公司泥工组上班。他始终坚持劳动争先、业绩争优,奋战在泥工一线,依靠自身努力和敬业精神,逐步成为工程项目带头人。杨云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深钻业务、狠抓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次拿到施工图纸,他都仔细研读,精准核对每个符号、每个数据。凭着这种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他所参与负责的环节和项目从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

为更好适应岗位需求,杨云不断学习新技术、改造新工艺,突破技术瓶颈,练就高超技艺,积累丰富的经验。2011年,杨云和工友在清理某工地基槽时,通过参照观察、核对数据,发现道路间距不够,及时上报项目部。经复核,基槽开挖线偏移3.5米。杨云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使公司避免了150多万元的损失。

杨云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九、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封孝利(孝老爱亲)

封孝利,女,汉族,1956年9月生,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和平村村民。

2003年4月18日,封孝利的丈夫因肺癌去世,留下75岁养父、9岁女儿及13万元债务。弥留之际,丈夫紧拽着封孝利的手说:“要照顾好爸爸,不能丢下他!”“你放心,不管以后怎么样,我都不会丢下他不管。”封孝利含泪承诺。从此,封孝利精心照顾着公公。为了补贴家用和还债,她到处打零工赚钱,家里养了8头猪,但从来不舍得吃肉,她要养大卖钱。自己买双新鞋,只有串门才舍得穿,平时在家或下田就光着脚。但是即使赊账,她也要背着公公去治病。别人给她一个鸡蛋、几颗糖果,她都揣兜里,带回家给公公吃。

中年丧夫,封孝利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改嫁,或许可以一起分担一下生活的压力。但封孝利“带着公公才改嫁”的择偶条件“吓”跑了很多人,直到许世路的出现。他承诺和封孝利一起还债、赡养双方老人。封孝利独自撑起一个家两年后,终于有了依靠。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庭,组合成了一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为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封孝利每天从凌晨开始,3点半起床,做饭喂猪、侍奉老人、下地干活……为节省4元公交车费,她每天步行10多公里上下班,来回近三个小时。

2016年,60岁的封孝利赶在春节前,终于将最后的8000元外债还清。这时,公公也已90岁高龄。现在,公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虽然走了,但是我还有一个女儿和儿子。”

封孝利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十、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郭佳佳(孝老爱亲)

郭佳佳,女,汉族,2002年9月生,共青团员,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中学学生。

2010年,郭佳佳的父亲因车祸导致双腿残疾,懂事的郭佳佳为减轻母亲的负担,学会了洗衣做饭,还帮妈妈承担起日常照顾父亲的责任。虽不富裕,但一家人的生活平静而幸福。然而,一场火灾打破了这种平静。2016年12月3日凌晨,郭佳佳的妈妈被一阵阵燃烧爆裂的闷响吵醒,迷迷糊糊下床打开卧室门,只见客厅里浓烟四起。她立刻清醒过来,意识到家中着火,便赶忙叫醒家人。

惊醒的郭佳佳凭借学到的技巧逃到楼道口的安全地带,可她环顾四周却未发现爸爸的身影。意识到爸爸行动不便,郭佳佳毫不犹豫地返回屋里寻救,却在离门口不远的位置被滚滚浓烟呛倒在地。此时,郭佳佳的妈妈发现女儿不见了,与已经出来的丈夫疯狂地四处寻找。大火扑灭后,他们看到趴在客厅已面目全非的郭佳佳,妈妈顿时瘫倒在地,爸爸强忍泪水将女儿抱了出来。此时的郭佳佳却一直喃喃自语:“爸爸呢?出来没?”

住院以来,郭佳佳的老师同学、叔叔阿姨及很多不认识的好心人专程到医院看望,为她募捐,给她鼓励。郭佳佳将这份爱深深地放在心里。她说:“我一定要回报社会,让爱继续传承!”

郭佳佳荣获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本版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