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给中共中央关于已发动西安事变的电报。
这是关于西安事变的最重要档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中国,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表示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使十年内战得以结束,创造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也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事实上,西安事变也是之前中共提出的“逼蒋抗日”方针的一次成功实践。
华北事变发生后,日本步步紧逼,民族矛盾更加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认为不应继续讨蒋,应该在停止内战的旗帜下一致抗日。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不再称蒋介石为卖国贼,而称其为蒋介石氏。9月1日,中共中央又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先剿灭共产党,然后再抗日。1936年10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剿共”。12月4日,蒋介石再次来到西安,对张、杨下达最后通牒:要么剿共,要么调离。张学良、杨虎城出于民族大义,不愿与红军开战,连续几天,反复劝说蒋介石容纳抗日主张,但都遭到蒋介石斥责。张、杨二人感到除发动“兵谏”以外,已别无他法。
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同时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从南京来的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事变爆发后,凌晨寅时张学良电告中共中央:“蒋之反革命面目已毕现。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接到张学良的电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立即复电,表示拟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商量大计。12月17日,周恩来飞抵西安,与张学良商谈解决西安事变,商定了与南京谈判的五项条件。12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南京方面代表宋子文、宋美龄进行谈判,周恩来也参加了谈判。两天后,双方达成放蒋的六项条件,其中包括:改组政府,容纳抗日分子;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24日,周恩来会见蒋介石,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次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离开西安。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共内战,为几个月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携手进行全国抗战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国由国内战争走向全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的一个枢纽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