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态环何

璧山:守护绿水清流 “河长”在行动

发布时间: 2019-09-16 16:17: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近年来,璧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总河长1号令,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举全区之力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杜绝河长制工作出现盲区,璧山区在“一河一策”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以“三河”干支流为单元,建立起涵盖水库、山坪塘、养鱼池、排污点、排污口、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等涉水污染点源的“树状图”,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并设置了“库长、塘长、口长、点长、泵长”等人员,形成了河长组织体系责任“树状图”,确保每个污染点源都有人抓、有人管。

近日,记者前往璧山区部分水污染点源,近距离感受这些坚守一线、护卫生态和谐的村级河长、塘长、点长、泵长的风采。

胡正兴

小河长,大愿望

自上任村级河长以来,每周五,都是大路街道团坝村党支部书记胡正兴巡河的日子。清漂、查看有没有鸭鹅下河、招呼村民不乱丢乱倒……他将负责的斑竹河河段一步步从头走到尾,丝毫不敢懈怠。

斑竹河是璧北河的一条支流,起源于大沟砖厂,止于大路街道团坝村,全长6.3公里。

“7月底到8月中旬这个时间段,连续几日的暴雨使得斑竹河的水位明显上涨,涨幅最大的一处水位上涨了3米。”胡正兴指着村办公室附近的一处石板桥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当时暴涨的河面已经没过了河道,淹没了石板桥。为了阻止河道上游冲来的垃圾流入璧北河,胡正兴冒着大雨组织村干部利用铁钳、草绳、竹竿等工具清理河面,直到水位下降。

河面整洁、河水清澈,斑竹河的水质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周围建有2处底料加工厂的情况下,这种水质更是难得,而这都要得益于胡正兴为两处加工厂“量身制定”的排污方案。

“底料加工厂平时用水量较大,排污量较多,所以坚决不允许其将污水直接排入斑竹河。”胡正兴表示,经过实地考量后,他发现两处加工厂距离大路街道污水处理厂较近,距离不超过1公里,所以向加工厂的负责人提出了修建一条直达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管道方案,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加工厂的正常生产,又避免斑竹河受到污染,两个厂的负责人欣然接受了该方案。

担任河长的两年多时间以来,胡正兴时刻绷紧斑竹河道这根弦,隔三岔五就要去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如果再遇到暴雨天、涨水天,河道上也看不见一件垃圾。”胡正兴说,为了这个愿望,下一步,他将积极发动群众,严格落实河长制相关要求,强化河道整治,争取把斑竹河变得更清、更绿、更美。

何世钊

12口山坪塘的“好管家”

8月23日午后,来凤街道安乐村村委会主任何世钊来到村西边一处山坪塘巡视,查看池塘水质,检查塘面是否有漂浮物。作为安乐村的塘长,何世钊负责全村12口山坪塘的日常治、管、保工作。每周两次以上的巡视,已成了他例行的工作。

何世钊巡视的这处山坪塘名叫黄桷堡,塘口面积约3亩,紧挨村委会办公室和璧青路,塘边坐落着数户农家。塘中一池清水满盈,水面上睡莲、水芭蕉等水生植物开得正艳。

何世钊告诉记者,现在这幅“喜人”的光景,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2017年6月以前,全村12口池塘有半数以上都承包给农户用作了养鱼池,“肥水养鱼”的养殖模式喂肥了鱼儿,却污染了水质,余下的几口池塘虽然没有养鱼,却因村民随意排污水、倒垃圾,也变成了“一亩堰塘半亩垃圾”,村民经过时,都要掩着鼻子。

2017年年底,何世钊担任塘长后,经常把村里的养鱼户召集起来开院坝会,希望他们拆除增氧机,不再养殖鱼类。虽然过程中遭到了许多养殖户的不理解,但在何世钊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下,到2018年6月,村里的养鱼池终于没了踪迹。到如今,何世钊还在通过放水、暴晒、生石灰消毒等一系列的举措一步一步改善着污染过的池塘水质。

为了发动更多村民参与治水护塘,何世钊积极组织村民小组组长、本土人才等成立生态巡查队,组织大家参加打捞漂浮物、清理山坪塘垃圾、发放宣传倡议书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治水氛围。

“塘长既是参谋员、监督员,又是宣传员,不仅自己要治水、护水,更要发动村民参与治水护水。”何世钊表示,只有自己主动带头让全村村民积极参与,才能将治水护水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名村民心间。

樊崇兰

以点为中心,辐射区域巡查

8月23日,璧泉街道观音社区综合服务专干樊崇兰带着垃圾夹子和塑料袋从办公室出发,沿着永嘉大道河边的步行道,她一边查看河面上是否存在漂浮物,一边将岸边垃圾捡起、装进塑料袋内。

自2017年起,樊崇兰每天都会前往璧南河观音段、冉家沟观音段进行巡查,这短短6公里的路程记录下了她作为一名点长的日常。

“樊大姐,铁山桥排污口有大量白色泡沫和油污排出。”2018年4月的一天中午,天下着大雨,一个电话打进樊崇兰的手机。

得知这一情况后,樊崇兰与赶来的高新区和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冒雨赶往事发现场,只见河边的一个雨水排水口正在不断向外排出浑浊的污水。凭借平日巡河经验,樊崇兰意识到这个排水口属于雨水管网,现在混进了生活污水,一定是有人将污水直接排到了雨水管网内。感觉事态严重,樊崇兰从车内拿出井盖钩子,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顺着雨水管道,逐一打开路面雨水井盖,寻找污染源头。

在打开了近30个井盖后,他们发现这些污水来源于一家企业的生活废水。“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大雨天可以冲走污水,就没有人巡查污染源。”樊崇兰说,她一面叫停污水排放,一面紧急联系企业负责人,并耐心地向其做宣传解释工作,终于使该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了错误。

“不少人以为点长只负责一个排污点,其实不然,我们的工作是以点为中心,辐射整个区域。”谈笑间,记者跟随樊崇兰来到了她所负责的白鹤桥排污点,她弯下腰,发现没有违规排污迹象后,满意地前往下一个排污点。

作为白鹤桥排污点的点长,樊崇兰身上总带着一个塑料袋和一本宣传册,塑料袋用于捡起地上垃圾,而宣传册则用于向市民宣传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着更多市民参与到“母亲河”保卫战之中。

罗建春

泵站的看护人,生态的守护者

9月2日,简单吃过早饭后,罗建春驱车来到青杠街道1号泵站。他蹲下身子,打开泵站仪表控制箱,仔细查看仪表盘上电流、电压的数据是否正常,水位高度是否超标。随后,他打开重达10公斤的储水罐盖子,俯下身检查罐内是否存在淤积的污染物,格栅机是否正常运转。一切正常后,罗建春这才放心地前往2号泵站,查看其运行情况。

这样的情景是罗建春每日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泵长,我的职责就是确保泵机的正常运转。”罗建春说,“泵机一旦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污水外溢,直排到璧南河内,水质便会受到影响。”

今年6月5日,像往常一样,罗建春来到了3号泵站。刚一下车,罗建春便感觉泵机的运作声音有些奇怪。经检查,系储水罐提升泵出水主管出现破裂,导致泵站出水量减少,而备用的泵机也无法正常运转,使得污水外溢。

“修复破损的管道需要采取电焊的方式,电焊作业时,提升泵内是不能有水的。”感觉事态严重,罗建春一面紧急向上级汇报情况,一面果断采取应急措施,租来8台外接提升泵,根据污水管网的设计,分级提升,将污水从泵站储水罐抽至400米外的污水井。

担心8台外接提升泵会出现新的问题,罗建春每天不分昼夜多次巡查,直至三天后泵站恢复正常运转,罗建春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罗建春负责的区域,一共有9台提升泵,截至目前,已累计运行83000余小时,累计提升污水超1200万立方米,它们夜以继日的运转着,坚守在治理水污染的第一线,改善着璧山区的水生态环境。

“今年,我们在3号泵附近,修建了一个70立方米的溢水池,后期还将安置2个新的提升泵,确保储水罐内的污水不再外溢。”罗建春说,目前璧山区设置了畅通监督、管理、维护的渠道,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提升辖区内河道生态环境质量。(王锋 朱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