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佳作降临重庆 市民热捧美术盛会
九月二十二日,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一位小朋友停留在一幅油画作品前。记者 龙帆 齐岚森 摄
9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展在位于沙坪坝区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全国美展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美术盛会,这是它诞生70年来首次走进重庆,市民可在家门口免费欣赏到595件油画佳作。
595件参展作品中,包含进京作品90件、获奖提名作品12件。其中,重庆参展作品36件,创造了重庆参加全国美展以来的最好成绩。
参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有哪些故事?油画展区展览是否受市民喜爱?重庆日报记者在展馆中进行了采访。
将儿子的童真定格在画中
手捧白菜的男孩露出开心的笑容,超市员工在货柜上添置蔬菜,女孩一手拎着蔬菜、一手拿着手机听语音。
走进展馆,一幅名为《果蔬欢·百姓乐》的油画映入重庆日报记者眼帘,货柜上陈列着的茄子、南瓜、西瓜等数十种果蔬色彩丰富,货柜前的8位市民动态不一,营造出和谐、欢快的画面氛围。这是本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重庆唯一一件获奖提名作品。
为何作者要描绘这样一个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场景呢?“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新鲜的。”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赵晓东介绍,两年前,他开始创作以“菜篮子”为主题的作品,“货柜上的果蔬琳琅满目,是为了表达在新时代,人民群众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
作品中间偏右的男孩,是赵晓东12岁的儿子。他的红色上衣和白菜的淡绿色形成了鲜明对比,将他天真无邪的笑容衬托出来。“我经常带着儿子逛超市,并‘暗中’观察、记录市民选购果蔬和工作人员添置果蔬的瞬间。”他说。
油画《茶馆系列——喜乐平安》是本届全国美展的进京作品。作品中,8个人满脸喜悦,仰面沐浴在暖暖的灯光中,最右侧人物手中的乐器正在悠扬作响,画面氛围喜庆而热闹。
“画面上的鹦鹉、棋盘、肥皂泡,都是在‘茶馆系列’中经常出现的道具。”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陈安健介绍,他创作“茶馆系列”已经有20年,该系列作品曾亮相第十届、十二届全国美展,“交通茶馆的市井味、烟火气让我十分迷恋,我还会继续创作下去。”
小细节让作品更加生动
“这次作品在母校展出,算是我回母校交作业了。”在展馆中,获奖提名作品《家庭系列之花样年华》的作者杨世斌笑着说。
《家庭系列之花样年华》是一幅充满温情的作品——画面中的一家三口面对观众,父亲手拿画板作画,孩子身体微倾尽显调皮,端坐着的母亲表情恬淡。
据了解,杨世斌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渝工作几年后赴浙江杭州发展,作品中的画家正是他在杭州结交了7年的朋友。“画面由左右两部分拼合而成,象征着他一手要创作,一手要养家。”今年40岁的杨世斌说,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也是他目前正在面对的问题,“小家稳定了,大家才更和谐。”
“我喜欢含蓄而内敛的表达。因此,画面中人物的神态并没有大悲大喜。”杨世斌指着作品介绍,画中的孩子双手拿着饼干,正迫不及待地咬下去。孩子的身体还微微向左倾,这让画面的感情基调在平静中蕴含着一丝生动的气息。
获奖提名作品《格桑花开》也受到观众关注。该作品由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陆庆龙创作,作品描绘的是他今年春节在甘南藏区看到的节日景象。
“名山大川和少数民族风情一直深深吸引着我。”陆庆龙说,他在今年春节假期赴甘南藏区体验生活,被原生态的美所震撼了。于是,他利用5天时间观察、记录藏民生活,在回到江苏后开始构思创作。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西藏题材的油画杰作不在少数,如何在画面中凸显自己的特色呢?陆庆龙介绍,画面中的一位女子正拿着手机拍照,她的动态让画面更加鲜活,这和以往同题材的作品所呈现的肃穆的感情有所不同。
陆庆龙还将国画技法运用到油画创作中——一位女子的条纹头巾上,条纹运用中国画的笔法勾画,颇具韵味。
重庆艺术家钟定强和温文合作的油画《红玛瑙》受到观众喜爱。作品中,一位彝族老人正在把玩玛瑙,玛瑙的温润和饱经风霜的皮肤形成了鲜明对比,画家在颜料中加入木屑,使得画面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去年我在大凉山采风时,在一个玛瑙市场看到了这位老人。她表情安详,通过身上的手表和防盗门钥匙,可以看出她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已经80岁高龄的钟定强说,这幅作品意在表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展观众摩肩接踵
当天中午,重庆日报记者在展馆中看到,前来观展的观众摩肩接踵,观赏作品的表情十分专注。
在人群中,84岁高龄的崔永全紧紧牵着老伴的手,显得格外显眼。为了尽早观展,他在当天9点出发,坐了2个小时地铁到达展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观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他说,他在展览中感受到中国油画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面貌。
64岁的市民张大华专程从渝北鸳鸯乘坐地铁到大学城观展,在《红玛瑙》前,他久久驻足观赏。“我们一家三代12口人,今天一起来看展了!”他说,全国美展70年来第一次来到重庆举办,非常难得,市民自然十分珍惜这个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油画展区展览将免费展出至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