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2日彭德怀关于反“扫荡”部署致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电报。这是关于抗日战争中敌后反“扫荡”的战斗档案。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构成威胁,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兵力的转移使用。为此,日军将抗日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将进攻重点转移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经常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因而敌后军民也进行了很多次的反“扫荡”作战。比如:1939年1月,日军3万多人“扫荡”冀南抗日根据地。从1月到3月,八路军129师主力和冀南军区共进行100多次的反“扫荡”作战,歼灭日伪军3千多人。1939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军纠集重兵,对北岳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晋察冀军区和120师各部共进行100多次反“扫荡”作战,毙伤日军3600多人。号称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就是在这次反“扫荡”战役中被八路军击毙的。
1940年下半年的 “百团大战”,震动了华北日军,让日军对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因而对华北八路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1941年到1942年间,日军对华北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综合性“扫荡”,即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据统计,到1941年,华北日军达到32万之多,占当时侵华日军总数的40%以上,其后更增至60余万。时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村宁次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以65%以上的兵力对付共产党,以35%的兵力对付国民党……”日军在“扫荡”中运用了“梳篦式”和“铁壁合围”的战术,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使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1942年夏季,日军华北方面军为彻底消灭在太行、太岳的八路军总部和第 129 师,出动 2 万5千多人,发动夏季“扫荡”。这被日方称为“1942年间所实行的75次‘扫荡’战中最残酷的一次”。6月2日彭德怀关于反“扫荡”部署的电报,就是部署这次反“扫荡”作战的。在这次“扫荡”中,日军完成了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合围。在指挥突围作战时,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壮烈殉国。他是牺牲在抗日前线的中共军队中职务最高的将领。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月至1942年11月近5年时间内,整个华北地区遭受日军“扫荡”时间累计2400多天。最为艰苦的1942年,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的千人以上“扫荡”就达77次。
日军的残酷“扫荡”,加上国民党军的包围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但是,经过根据地军民的顽强战斗,日军的企图遭到失败。1943年,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和反“蚕食”战斗中,同日军作战24800多次,歼灭日伪军19.4万,攻克据点740多处。从1943年秋天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日寇的残酷“扫荡”中,犹如打不碎的钢珠,日军“扫荡”到这里,他就跑到了那里;日军“扫荡”到那里,他又跑到了这里。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还成长壮大起来,成为抗击日伪军的主要力量,犹如中流砥柱那样,始终挺立在敌后。正是这支打不垮的坚强力量,后来建立起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