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互联互通

【壮丽70年•巨变看邻水③】跨越70年 邻州大地旧貌换新颜

发布时间: 2019-09-24 16:13:5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编者按:70年砥砺奋进,喜迎沧桑巨变;70年栉风沐雨,书写壮丽诗篇。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质量发展看邻水”集中采访活动。中国网记者在实地采访中,通过听介绍、看展板、进工厂、踏省道、入乡村,切身感受到了邻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走过了风云激荡的不平凡历程,谱写了催人奋进的历史新篇章。为此,中国网推出【壮丽70年•巨变看邻水】系列报道,将从开放合作、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全域旅游等多方面反映邻水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发展巨变,今日推出连续报道的第三篇《跨越70年 邻州大地旧貌换新颜》。

黑色的村道公路在绿油油的蔬菜基地蜿蜒;田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一边劳作,一边笑谈,眉梢眼角流露出喜悦;几十栋拔地而起的砖瓦房,绿树掩映,造型时尚,错落有序,一幅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这是中国网记者日前走进邻水县长安乡金垭村看到的乡村美景。然后,这不仅是邻水县近年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剪影,更生动印证了7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邻水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做足做实重庆“餐桌”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三产融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民“底气”,将一幅祥和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描绘得愈加清晰明朗。

image.png

邻州大地日新月异

产业兴旺 催生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产业是美丽乡村的基础。“产业兴旺”位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首,作为农业大县的邻水,同样把“产业兴”摆在了首位。

芳香的稻米、甘甜的脐橙、鲜美的生猪、优质的粮油、新鲜的蔬菜……邻水农副产品丰富,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中国脐橙之乡。依托这块“金字招牌”,邻水县委县政府对标四川省委“乡村振兴重点突破”要求,大力发展“四主六特”产业,规模连片建设产业基地,着力完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建成了一大批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大示范区,催生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截止目前,邻水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建成“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基地15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3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万余亩,千亩现代脐橙基地30个,建成生猪、牛、羊等畜禽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小区)786个,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基地8个,培育和引进规模以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企业92处。

产业的支撑,自然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子。邻水县长安乡贵人槽金钟、金垭、大堰三个村就是典型案例。作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村民曾饱受贫穷之苦。近年来,贵人槽利用其沟槽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水源便利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蔬菜加工成商品、礼品,销往邻水县城和重庆。

“邻水县城销售的干咸菜,90%来自贵人槽。”龙井湾咸菜加工厂的李水英告诉记者,自己有十多年做干咸菜的手艺,以往都是自主经营,2016年在长安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干咸菜加工产,开辟了500亩大头菜的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规模种植大头菜,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如今,贵人槽成了名副其实的邻水县城和重庆蔬菜供应基地。村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致富底气愈发充足。

放眼邻州大地,像贵人槽这样因产业脱贫致富的地方不在少数。近年来,邻水县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邻水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县“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农民“钱袋子”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了起来。在砥砺奋进中,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开。

image.png

俯瞰柑子镇万亩李子园。

农旅融合打造乡村经济新增长极

走进邻水县长安乡金垭村大屋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青山环绕村庄,房前河水潺潺,屋后绿树葱葱;村道边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修旧如旧的古院落焕然一新,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村风貌图映入眼帘……

据了解,大屋基位于长安乡金垭村,地处丘陵地区,过去是个穷山村。2018年6月,长安乡加快推进美丽新村建设,不仅彻底改善了村庄环境面貌,提高了群众的居住质量,依山傍水、优美秀丽的山村景观以及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还吸引了游客陆续光临,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55岁的刘发顺是大屋基的贫困村民。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路不通,一年到头很难见得到外人。去年6月,村上实施新村建设后,公路通到了家门口,路面、院坝还进行了黑化,房子经过整修多了些韵味,整个院落看起来漂亮极了,慕名而来的外来人也日渐多了起来。

“我打算将这几间房都腾出来开个农家乐,到时生意肯定好,我们一家就能脱贫致富了。”刘发顺的笑容仿佛春风一样,让人不禁憧憬这片古老村落的发展与希望。

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育农民专合组织540余个,休闲农业累计总数达81个。以柳塘大河坝现代农业园区和省级农业主题公园缪氏庄园为核心,建成2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和省级市场休闲农庄;以“111”现代农业产业环线为核心,积极打造建设省级大洪河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全方位一体的农旅经济融合格局逐步形成,必将成为振兴邻水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级。

image.png

长安乡贵人槽产业。

环境整治 乡村旧貌换新颜

漫步在贵人槽村道上,数条笔直干净的硬化路向四面八方蔓延,沿着每条公路走下去,两旁都是绿意葱葱,鸟鸣叫声清脆,令人心旷神怡。与之相匹配的,是一座座崭新、宽敞、统一的民居风貌,和着碧绿秀水,向人们展示着她美丽乡村的秀美容颜。

这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宜人画卷,是邻水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邻水决策层深知,想让文明乡风“吹起来”,不仅要让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还要推动村居环境设施“破旧立新”。

为此,近年来,邻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以“三个行动”为抓手,启动“百村示范”工程,全面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电网、物流、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古地标、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等农村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截至2018年,长安乡秀峰村青石台子、黄泥坡、大屋基和冷家乡小坝子民宿等一批美丽乡村取得明显进度和成效。190个美丽新村建成,保护修缮传统院落29个,打造杨家塆、谈家院子、包家大院等川东特色名居示范点17个,名宿村2个。

“现在,邻水不少村不仅建有完善的雨污管网、绿化设施,还修建了文化广场、人行步道等,公共服务覆盖全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们都很享受现在这样好的居住环境。随着环境逐渐变好、变美,越来越多的邻水人萌生了回到老家生活的念头,在他们眼里,邻水乡村正逐渐向“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变幻多彩”的目标前进。

据悉,为了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美,邻水将继续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优化村落布局,力争到2022年,建成西天、高滩两个特色小镇,华蓥山东麓宜居乡村、铜锣山腹地美丽乡村、东槽绿色经济走廊3条精品乡村旅游环线,六合寨桃花谷、李准故里、贵人槽、石滓-柳塘脐橙主题公园等10个美丽乡村示范区,争创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和一批先进乡(镇)、示范村。

image.png

长安乡金垭村大屋基。

乡风文明筑起乡村精神家园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乡村振兴,既要看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也要看“精气神”好不好。邻水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振兴乡村的主体是农民,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文明细胞,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基础。

为此,近年来邻水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乡风文明上不断探索,通过建立村规民约、文明公约,挖掘典型,组织开展“文明乡镇”“身边好人”“四好村”等系列评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看、听、说中受到熏陶,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文化熏陶对形成文明乡风具有重要作用。”相关负责人表示,邻水打出的培育乡风系列组合拳卓有成效,如今,村民们自觉抵制好吃懒做、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争吵打架的现象少了,文明乡风逐渐形成,并不断向善向上向好转变,昔日陋俗已无踪影如今文明随处可见。

image.png

欢天喜地庆丰收。

截至2018年,邻水创建省级“四好村”27个、市级“四好村”117个、县级“四好村”261个、县级文明村150个。评选出第四届邻水县道德模范9人,向省、市推荐“身边好人”30余人次,全县涌现现代中省市级道德模范10人,邻水各地展现出一股振兴乡村的“精气神”。

“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才能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邻水县2018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未来邻水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优良的民风民俗在邻州大地重塑。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建设美丽乡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品质和质量,需按照已绘就的美好蓝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103万邻州儿女正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奋力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开好局和走好路,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记者 黄姝颖 徐天赐 邻水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