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书记处关于敌进攻河南情况下的工作方针的指示》。这是1944年5月11日中央书记处给华中局和鄂豫边区党委、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发的一封电报。
1943年以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在中国的敌后战场也屡有失地。1944年4月,日军为了挽救他的颓势,发动了旨在打通从中国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4月中旬,日军首先实施平汉线作战,向河南中部地区发起进攻。国民党守军大多一触即溃,甚至是不战而退,河南38座县城被日军侵占。深受“水旱蝗汤”之苦的河南人民迫切希望共产党领导抗日。这就为共产党在河南发展抗日力量、开辟抗日根据地,提供了绝佳机会。
这份电报开头是这样分析的:“敌人已大举向河南进攻”。“河南平汉路以东及河南大部地区已成敌后地区,而国民党汤恩伯等部业已大败,溃散者颇多,河南秩序紊乱,人民抗日武装必然蜂起”。
面对敌人大举进攻、国民党军溃败的形势,若能收复、控制河南地区,可把我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在战略上联系起来,为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有利条件。于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河南、控制中原的战略任务。这是抗日战争后期党中央提出并着手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但大举进入河南,又必为国民党所不容。
文件第二部分又说,“国民党在敌人进攻及国内国外各种压力之下,最近又对我党表示好感,林伯渠王若飞同志已应国民党之邀请前赴重庆进行谈判”。所以,中央强调指出,“目前我们在各方面应避免刺激国民党,因此八路军新四军各部目前决不应向河南推进,以免引起和国民党方面的磨擦,妨碍大局,此点前已通令各地。”
这一段话非常重要。过去有人认为抗日战争中的国共摩擦是由共产党挑起的。那么,中央指示中的“避免刺激国民党”的方针和在日军占领河南后我军也不向河南推进的做法,以及“前已通令各地”的一系列忍让措施,能说是共产党刺激国民党吗?这份档案,再一次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是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团结抗战的,是始终以民族大义为先,以抗战大业为重的。
在决定我军暂不大举进军河南的情况下,电报指出:“河南地方党员在目前情况下应该起来参加与领导河南人民抗战,应该组织抗日游击队及人民武装,建立根据地保卫家乡”。但由于“河南党的组织与中央已断绝关系,中央无法派人前去指导”,“为此,北方局华中局冀鲁豫分局应分担发动与指导河南及皖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同时还划分了各分局负责的地区,并要求他们“应即切实侦察河南皖北情况,并选择河南皖北干部党员,秘密派回去进行群众工作及在可能条件下组织抗日游击队与人民武装,以便将来能给河南皖北敌后游击战争以一般指导”。
豫中会战后,国民党在河南大规模收缴民枪,枪杀进步分子,如果不派武装部队进入,则“费时颇久且甚居困难”。于是,7月25日,中央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决定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一新的部署,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分兵挺进河南。很快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区,进一步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基本实现了 “绾毂中原”的战略部署。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