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开放重庆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助推重庆开放发展

发布时间: 2019-10-17 10:07:57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在枢纽经济方面,应积极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功能建设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临港产业、临空产业以及国际贸易发展。

●在“降门槛”方面,重点对标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交通物流、投资贸易等领域为重点,找短板、补差距,持续推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

随着新时代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于近期正式出台,以重庆为起点和核心枢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西部地区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近日也共同签署了《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这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进入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重庆要发挥好“三个作用”,就要紧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大契机,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为目标,主动作为,努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和发展定位,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主通道起点、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内陆口岸高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陆海双向开放的核心枢纽地位突出,经济积聚和辐射效应将更加彰显。在重庆聚焦“三个作用”,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的时代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为重庆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形成对外开放通道新格局,有利于促进重庆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新战略。作为西部地区最近的一条出海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大缩短了中国西部与世界的距离,与中欧班列(重庆)共同改变了重庆地处内陆地区、长期远离开放前沿的经济地理区位,为全市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有利于重庆改变过去单一的东向开放发展格局,真正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枢纽作用,全面打造以重庆为核心枢纽的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南北贯通的内陆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拓展经济发展腹地新空间,有利于形成重庆支撑西部地区发展的新局面。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特别是《规划》和《框架协议》的出台,将有利于重庆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各省市开放发展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协调互动,增进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联系,促进资源要素加快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成渝城市群与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进一步形成互动协作的良好局面,腹地空间的拓展将增强重庆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培育重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西部陆海新通道致力推进的创新发展机制和协同运营组织,将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沿线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活力,为重庆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优化区域发展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重庆内陆开放的综合竞争新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铁海联运班列三种物流组织形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国际货运时间,也有利于重庆主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推动重庆加快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步伐。这为重庆构建物流高效、贸易便利、机制科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平台。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

一是聚焦体制创新,着力推动口岸开放和对外联动合作。在口岸经济方面,深化完善通道沿线地区海关协同合作机制,重点结合重庆及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序扩大口岸数量和业务范围,支持重庆按需自主设立调整政府服务流程和口岸功能。在平台发展方面,率先在两江新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以及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招商引资、国际贸易等联动机制。在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方面,应重点推动实现重庆与东盟国家之间、与周边其他地区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探索形成国际区域合作新模式。在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机制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国建设银行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框架协议》内容的具体落实,并积极争取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渝开展相关业务,助推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功能提升,着力夯实重庆国际枢纽功能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重点聚焦以“渝黔桂新”和渝深铁海联运为重点的重庆联通泛亚及全球铁海联运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果园港、万州港、珞璜港三大港口现代物流设施功能提升,丰富重庆国际货运线路,争取实现更多铁海联运、陆海联运及国际直达。在枢纽经济方面,应积极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功能建设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临港产业、临空产业以及国际贸易发展。在运营组织服务方面,应重点聚力打造集中统一的操作中心、单证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提升重庆在国际转口物流和异地集散货物流领域的运营中心地位。

三是聚焦业态升级,着力构建内陆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在高端制造方面,重点关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方向,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要素集聚和人才集聚优势,加快“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补链成群步伐,稳步推动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产业、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消费品产业等,向智能化、成套化、系统化、绿色化、轻量化以及应用共享化迈进。在外向型服务产业方面,应重点发展壮大航空物流、专业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开展进出口物流、国际贸易等线上支付结算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物流及贸易的大数据增值服务。

四是聚焦国际对标,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在“降门槛”方面,重点对标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交通物流、投资贸易等领域为重点,找短板、补差距,持续推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在“优服务”方面,重点探索重庆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的新机制和新方法,通过建立企业意见反馈平台,积极征集企业“放管服”改革建议,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切实将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苟文峰 作者单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