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例》回家,圆明园重现奇迹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9-10-22 07:44: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徐鑫雨  |  责任编辑:孟超
分享到:
20K

1861年,在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复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1860年,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不仅历朝文物珍宝被洗劫一空,园内的主体建筑也遭到了摧毁。1900年,圆明园经八国联军再次掠夺、破坏。如今的圆明园仅剩烧不掉的残砖废石土台,留下的是百余年来的国殇之痛。

大水法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人们在感伤世界奇迹坠灭的同时,不免心中还存有一丝期待。凭借如今进步的科技和考古资料能否再度重现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能不能重建,要不要重建一直成为社会饱受争议的话题。

《圆明园匠作则例》回家

尽管重建圆明园备受争议,各界的看法不一,但促使圆明园流失文物古籍的回归一直是全国人民,乃至爱国华侨华人努力的方向。今年9月12日,被毁160年来的圆明园收到了第一件古籍原件——《圆明园匠作则例》。这本《则例》是始作于清乾隆年间、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内府装帧手抄孤本,也是目前现世的第一本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则例。

《圆明园匠作则例》

所谓“则例”就是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产生于唐代。在古代,由于建造建筑没有严格的规范设计,所以古人们大多以最好的建筑作为范例,在师徒相传的过程中以例为则。

《圆明园匠作则例》

这次回家的《圆明园匠作则例》共四十八册,内容详细丰富,记录了建筑形式、规格尺寸、陈设物料、园林工艺、用工费用等内容,涵盖修建圆明园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装修、画、裱、佛像、铜锡、珐琅、营房、船只的用料、用工规格,信息广泛、事无巨细,是十分珍贵的清代官方档案资料。可以说,《圆明园匠作则例》为圆明园的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了考证资料。同时作为建筑建造的重要依据,《则例》对于完善圆明园大宫门、万方安和、舍卫城等遗址的修正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则例》回家,让人不禁更加满心期待圆明园的修复之路,期待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灿烂重现。

世界奇迹:“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这座象征清代盛世的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的修造,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完美地展现了一个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世界。乾隆帝在位期间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由此,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构成了圆明园的基本格局。

绮春园匾额

绮春园又名“万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一度归入圆明园,定名为“绮春园”。道光初年以后,绮春园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

绮春园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

绮春园位于长春园和圆明园福海的南侧,是由若干小园合并而成的,最初没有统一完整的布局,景致分布较为分散,呈现出打破中轴对称格局,更注重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的特点,这些特点造就了绮春园不同于圆明园、长春园的灵活、小巧。

绮春园的景观大致可以分为东中西三路,其中以东路最为重要。东路的南部集中了绮春园宫门、迎晖殿、敷春堂等建筑群,曾是帝后居住和群臣朝贺的地方;北部则是较为宽广的湖面,湖心为凤麟洲岛,被誉为“南园避暑最佳处”。

站于凤麟洲远眺湖面

如今的绮春园大部分山形水系已经恢复,仙人承露、鉴碧亭、正觉寺等景观已先后复建。绮春园宫门成为游客游览圆明园的入处,每日游客络绎不绝。

正觉寺三圣殿

圆明园作为“圆明三园”中最大的一处,汇聚了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其中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是将若干名园胜景集于一园。

平湖秋月仿杭州西湖十景同名景观

长春园为乾隆帝兴建,正如《长春园题句》诗中所写,“以纪元六十载为衡,积愿笑惟奢望”。他说如果自己当了六十年皇帝,就要让位,所以预先修建此园作为以后养老的地方。因此,长春园以山水游乐为主,不像圆明园那样添建、续建,而是另辟新地,整体规划,布局更加匀称、疏朗、和谐。此外,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此次回归的《圆明园匠作则例》就第一次出现了关于西洋楼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谐奇趣是圆明园内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

“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在设计、建造方面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风格、“勒诺特”风格与中国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

观水法是清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由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构成。其中最有名的非大水法莫属,在我们熟悉的历史教科书上,更多人第一次见到了它。

大水法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大水法由蒋友仁设计监造,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蔚为壮观。当年,皇帝就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欣赏这一组喷泉的。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则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说话都需要打手势,壮观程度可想而知。如今的大水法只剩下残垣断壁,但残存的雕柱、石龛仍十分醒目、壮观,代表着百年风风雨雨,成为游客的打卡处。

大水法西侧的喷泉建筑群为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以“十二生肖铜首”报时最为著名。

海晏堂为圆明园内最大规模的欧式建筑

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位于海晏堂楼门喷水槽阶下的一大型喷水池,呈左右“八”字型排列。每昼夜十二个时辰,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俗称“水力钟”。可惜的是,英法联军的入侵让这些兽首失散了,寻找兽首一直被社会广为关注。这种对流失文物的关注甚至转化为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感,不仅影响着文艺界的创作,也促进着流失文物的回归。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兽首已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但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2012年,由成龙导演的动作片电影《十二生肖》上映,电影讲述了杰克和他的团队远渡重洋,四处寻找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经历一系列惊险局面,最终得到兽首,成功带它们回家的故事。虽然目前四大兽首下落不明,电影充满了戏剧性,但这些举动都直接反映了国人热切地盼望兽首归来,期待圆明园重现辉煌的时刻。

《则例》回家,兽首归来,人们一直努力促进流失文物的归来。它们的归来不仅是流失文物的回归,更代表着国家尊严的归来。今年9月17日—11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的全景式展现,以序章“圆明梦归”为开篇,将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散到聚的今昔对照作为引线,折射出中华民族从屈辱危亡走向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也展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伟大。

人类文明是伟大的,这些文明深藏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人类文明却也是脆弱的,残忍的暴力会把成百上千年的文明轻易摧毁。随着《则例》回家及将来更多的文物古籍归来,圆明园是否会重现奇迹我们尚不得知,但我们都期望这些为世界共有的人类文明更够随着历史长流陪伴我们不断前进。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