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以及北京工美集团和西藏宏绩集团的友好协助下,大型中俄合拍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第三季之“西藏篇”特别节目在拉萨市藏游∙坛城开机。本次开拍的是第一集《西藏建筑密码》,主要跟随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年轻的藏族古建修复工程师土旦拉加的行踪,通过对布达拉宫、大昭寺、藏游∙坛城等三个内容的调研来解析藏式建筑的传统精华和现代发展。
摄制组跟随土旦进行拍摄
布达拉宫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保存最完整的西藏古代宫堡建筑群,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1994年12月,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
古建修复师土旦拉加为了编纂完成住建部的一项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型书籍,在布达拉宫维修科科员索朗旺堆的带领下,对布达拉宫的墙体、木构件和金顶修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充实了研究资料。布达拉宫广场西侧的药王山,据说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取景地。在这里,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纷纷举起50元人民币拍照留念,给摄制组里的俄方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摄制组在布达拉宫讨论拍摄具体内容
据说,拉萨市是先有寺再有城。这是寺就是大昭寺。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作为藏式寺庙建筑的经典代表,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的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站在大昭寺的金顶上,土旦拉加不仅介绍了大昭寺融藏、唐、尼泊尔、印度为一体的建筑风格,还讲述了几次修复和保护大昭寺的感人故事。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
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拉萨的八廓街古民居群就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作为设计院的青年骨干,土旦拉加承担了八廓街的几项古民居修复工作。虽然比起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修复来说,民居修复相对简单些,但由于八廓街古民居的旅游、商贸、文保和家居等综合性质,也存在很多比较棘手的现实难题。
藏游∙坛城位于拉萨市罗堆西路,占地约101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造型源自中国历史“城”的概念和“方圆”文化,兼具汉、藏、尼三种独特建筑风格。除了特色建筑,现代科技的应用,如客流采集分析系统、多样化结算系统、WIFI全覆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门禁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将藏游坛城打造为现代化的商业城,全方位实现了“吃住行,娱购游”的业态布局及设施配套,将成为拉萨的城市新地标。在这里,土旦拉加找到了解决八廓街项目修葺难题的方向,而摄制组也将开启下一集的拍摄行程。
西藏八廓街特色建筑(一)
西藏八廓街特色建筑(二)
摄制组与土旦一家合影留念
据悉,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由北京中视雅韵文化传播中心和俄罗斯RT电视台联袂打造,旨在对外推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该系列纪录片每年制作6到12集,分英、法、西、俄、阿、中等多种语言,由俄罗斯RT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进行融媒体播出。《这里是中国》第三季将围绕建国七十年来的发展巨变,着重聚焦荒漠化治理、超级工程、新兴产业、美丽乡村、传统精粹、民族融合等几方面的人物和故事。据该片中方总导演曲宁介绍,本季拍摄周期为两个月,涉及北京、内蒙古、湖北、云南、四川、河南、广东、湖南、西藏等十多个省市区,虽然地域跨度大、时间紧,但中俄摄制组经过4年的磨合,相互间已形成牢固的友谊和默契,共同致力于让世界看见中国之美,对未来的精彩节目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