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皇家园林Copy了杭州西湖 却山水两相宜美得刚刚好

发布时间:2019-11-03 15:05: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范朝慧  |  责任编辑:孟超
分享到:
20K

“下江南”似乎是中国古代帝王一个不成文的出巡例俗,像乾隆皇帝,更是创造了古代帝王南巡的记录。乾隆曾六下江南,仅杭州就来了三次。而对杭州的西湖,乾隆更是情有独钟,不仅于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亲笔题写“虫二”两字,寓意西湖美景风月无边,更是把整个西湖原封不动地“搬”进了京城。现如今坐落在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其前身——清漪园,正是当年乾隆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苏堤为蓝本,仿照《西湖全景图》,精心打造而成。也正因如此,颐和园才有了“神似江南,胜似江南”的美誉。

颐和园东宫门

把江南“拷贝”到帝都

作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颐和园汲取了诸多江南名胜的精华,如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苏州买卖街模仿苏州山塘街、十七孔桥仿苏州宝带桥等。颐和园的整体布局,说是乾隆对江南山水的实地“临摹”一点也不为过。王闽运那句“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形容得就十分贴切。

    无双风月属昆明——昆明湖

颐和园自然景色开阔,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在这片大型的山水园林中,最引人入胜的景致除了万寿山当属昆明湖。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仿照西湖苏堤而建,如景中画,亦如画中景。

昆明湖景色优美

如果从高空俯瞰颐和园的昆明湖,就会发现昆明湖外形很像一个寿桃。而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振翅欲飞。事实上,这是乾隆的手笔。当年建造清漪园时,乾隆下令要仿照西湖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连那一道支堤都是故意修建的。如此看来,其整体布局暗含的“福寿”图案,更是巧妙地藏着“福寿禄”之意,这样一来,倒也印证了颐和园“福山寿海”的传说。

颐和园西堤美如画

游客泛舟行于昆明湖碧波上,宛若人在画中游,一时间竟忘了是在景中看画还是在画中看景。若在此时遥望万寿山,湖光山色遥相辉映,独特的江南风光尽收眼底,就不难理解为何明代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会发出“春湖落日东拖蓝,天景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感慨。

     “金光穿洞”打卡地——十七孔桥

在昆明湖上坐落着一座仿苏州宝带桥而建的桥,远远望去宛如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这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

十七孔桥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

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五百多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

十七孔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除了是颐和园中最大的石桥,近年来,十七孔桥还因“金光穿洞”的奇丽景观,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所谓“金光穿洞”是指天气晴朗的傍晚,落日光辉穿过十七孔桥,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呈现出的奇丽景观,每年冬天都会吸引大量游人闻名而来。据说,当年建造颐和园的能工巧匠经过精心计算,使十七孔桥与南回归线的日落点呈垂直状态,所以只有在每年冬至前后的几天里,落日的余晖会将十七孔桥的17个孔洞全部照亮,呈现出罕见的“金光穿洞”胜景。

    “世界第一廊”——长廊

传说乾隆下江南,看了江南数不尽的美丽亭廊,决心在家门口把所有看到的亭廊“复制”连接在一起,才有了长廊的创意。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长廊之上绘有的一万四千余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无比。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别具匠心。

长廊画上彩绘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长廊依万寿青山,傍昆明湖水,游人穿行于其中,向上可望万寿山的青翠欲滴,向下可赏昆明湖的碧波荡漾,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喜好,移步换景,凭栏眺望,实属人间一大美事。

    以水当街,以岸作市——苏州街

如果说昆明湖、十七孔桥、长廊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摹使得颐和园颇具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园中的苏州街则为这份温婉注入一丝难得的人间烟火气息。苏州街原称“买卖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首饰铺、点心铺等多个铺面,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据说这条街是乾隆为母亲纽祜禄氏祝寿特意下令建造的,有了这条苏州街,太后不出京城便可游览她最喜欢的江南水市。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 

由于是在宫中建市,因此当时的苏州街由太监充当老板、伙计,宫女扮作民妇,虽说买卖为假,但热闹非凡,帝后妃嫔乘舟行于碧波上,逛逛水市,买些“商品”,体验一下民间生活的乐趣,也算怡然自得。遗憾的是乾隆时期的买卖街已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我们只能从在遗址上复建的买卖街中,找寻十八世纪独有的中国江南商业文化氛围。

360°体验皇家生活格调

颐和园不仅是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在晚清时期更是作为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随着颐和园向公众开放,曾经遥不可及的皇家私属领地逐步展示在了平民百姓的眼前,皇家生活的神秘面纱也随之揭开。

漫步颐和园,在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中穿梭,或畅想皇帝会见大臣的经典情景,或想象映入眼帘的昆明湖美景,或感受大戏楼的戏剧神韵,美好的360°全景式皇家生活体验,就在这样的小确幸中开始。

    现代总裁办公室——仁寿殿

要体验皇家生活格调,首先要游览的当然是皇家办公区——仁寿殿(清漪园时期称“勤政殿”)。仁寿殿是颐和园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区,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堪比现代总裁办公室。既表达了乾隆寄情山水不忘勤政的态度,也意指施仁政者长寿的美好寓意。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就在这里发生,当年光绪就是在这里召见康有为。

仁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

    “真·黄金地段”——乐寿堂

与仁寿殿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比,乐寿堂的生活就显得怡然自得。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可以说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寝宫就设在此处。堂前有光绪手书的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如果放到现在,乐寿堂可是实打实的“黄金地段”,依山傍水居住环境一流,靠近行政中心且周围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还是豪华版配置,怎能不让人心动?

“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

    宫廷戏曲后花园——德和园大戏楼

颐和园中的休闲娱乐区当属德和园,说起德和园最令人熟知的自然是园中大戏楼。大戏楼位于仁寿殿西北,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仿畅音阁规制建造,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

德和园大戏楼

德和园大戏楼由三层的唱戏楼和两层的扮戏楼组成,唱戏楼从上到下分为福、禄、寿三台,可以同时演戏;还设有翻板,辘轳和高压水机等机关,可以表现神仙下凡,鬼怪遁地和喷水等场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常在此观剧,清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潭鑫培等都曾在此为慈禧太后唱过戏。如若能在这里听听戏,近距离感受一下皇家休闲娱乐的必备项目,那可真是无上的娱乐享受。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穿越”

“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何不约上三五好友漫步颐和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穿越”,近距离感受清代皇家园林的风范。

如果想一入园就是应接不暇的美景,推荐从北宫门开始游览,这样看到的第一个景观就是苏州街,之后便是万寿山,站在万寿山上可以把颐和园北部的风景尽收眼底,透过园林繁茂的树林,可以看到远处的城市古韵与现代交融,别有一番韵味。山脚下就是昆明湖了,沿着这条游园路线可一次打卡长廊,石舫、西堤和十七孔桥、南湖岛等景点。

颐和园石舫(清晏舫)

如果是从颐和园西门入园,那么就要做好花费一整天游玩颐和园的准备了,这条路线适合循序渐进地欣赏园中美景。可以先乘船游览昆明湖,体验“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画意境。之后可步行游园,参观石舫、排云门、佛香阁、四大部洲、苏州街、谐趣园、大戏楼、仁寿殿等,从东宫门出园。

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

若是常规的游览路线仍不尽兴,可以试试当年慈禧太后的游园专属路线——“慈禧水道”。从万寿寺码头出发,沿颐和园西堤秀漪桥、南湖岛行进,最终抵达万寿山西岸石舫。这样一来,游船穿行于亭台楼阁间,仿若入仙境,人在画中游,别有一番意境。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