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这样走来--《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歌谱的启事》

发布时间:2019-11-15 16:05: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分享到:
20K

关于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草案)。这是一份在1949年7月9日、10日,先后经周恩来、毛泽东亲笔修改审定的文件。

启事要求国旗、国徽的设计和国歌词谱撰写应注意中国特征和政权特征;对国旗、国徽的设计形式和颜色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国歌词谱寓意、用语提出明确要求。

国旗、国徽、国歌,那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新中国开国日期的确立,国旗、国徽、国歌词谱的设计和选定,成为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议题事项。

1949年6月16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第六小组,其工作任务是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这个小组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为副组长。成员有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张澜、陈嘉庚、欧阳予倩、廖承志等人。7月4日,第六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拟定了征求条例,同时还设立了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及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并决定公开发布征求启事。于是就有了这份《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草案)》。周恩来于7月9日在启事(草案)上批示:“照此印送各常委,征求同意”。

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该启事(草案)送给毛泽东、朱德、李济深、张澜、林伯渠等人征求意见。毛泽东收到后,于7月11日作了几处修改。他把启事草案中国歌歌词应注意的第三点“毛泽东思想”改为“新民主主义”,并把征集的截止日期,由“八月十日”改为“八月二十日”。改定后的征集启事,于7月14日分别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报纸公布发表,国内各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在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中引起热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满怀憧憬欣喜,在工作之余精心绘制;许许多多的爱国侨胞满怀拳拳爱国之情,将设计成果寄往祖国。截至八月二十日,共收到国旗设计稿1920件、设计图案2992幅;国徽设计稿112件、图案900幅;国歌632件、歌词694首。这各具特色的一幅幅图案,一首首歌词歌曲,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期盼祖国独立、统一、富强的美好愿望,和为新中国诞生倾注的极大热情。

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徐悲鸿、梁思成等为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顾问,聘请马思聪、吕骥等为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顾问。评选委员会经过认真遴选,选出38幅国旗图案编印成册,送给政协全体代表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的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协商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在国旗上划上中国特点,因此划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的国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该国的特点。他拿起《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上第三十二号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的方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与会人员一致同意以五星红旗作为国旗。

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其最初构想主要是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旗子的底色全部为红色,只有五颗五角星用的是黄色,显得明亮夺目,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于是,在此前并不被普遍看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经过毛泽东的慧眼推荐,终于脱颖而出了。

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把原来的图案说明改正为:红色象征革命;星象征中国人民革命大团结。

征集上来的国歌都不太令人满意,这次会上,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但有人主张对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后关头”一句加以修改,毛泽东表示,“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于是大家一致赞成。

在这次会上,大家对国徽图案意见不一致。毛泽东提议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以慢一些决定,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原小组继续存在,再去设计。于是,国徽设计工作向后延伸。在开国大典之后,梁思成小组最后设计出由天安门、五星、齿轮、麦稻穗组成的国徽图案,得到了1950年6月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一致通过。新中国成立将近一年后,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发布命令,正式公布了国徽图案。

新中国的国旗鲜艳亮丽,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新中国的国歌激越高亢,鼓舞着中国人民永远向前;新中国的国徽庄严富丽,昭示着新中国永远以人民为中心、为主体。70年后,当我们回想国旗国徽国歌诞生的过程时,我们看到了开国先贤们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如今,我们也要满怀这份赤诚之心,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