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和谐重庆

彭水:为民生托底 让民心更暖

发布时间: 2019-11-25 15:37:1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桑柘镇杨家新村一角。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近年来,彭水县以民心民力为依靠、民意民声为依据、民愿民盼为方向、民惠民富为目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民,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老百姓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稳稳托起了彭水这座魅力之城的幸福感。

住房保障

带来更多安全感

砖红的勾瓦,黄色的墙面,崭新的厨房、卧室……高谷镇庞溪村贫困户陈家于站在新家面前,高兴不已:“党的政策真好,现在房子修好了,日子会越过越好!”

陈家于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屋顶瓦片损坏,柱梁倾斜破旧,墙面裂缝横斜,“一到下雨天,房子就漏水。”陈家于说。近年来,高谷镇切实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大力实施不安全住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政策,帮助更多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

陈家于便是不安全住房改造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如今,他搬进了新家,住上了“安全房”,不禁感慨:“现在,就算刮大风、下大雨也不用担心房屋漏雨了!”

安居工程暖民心。近年来,彭水县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出台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政策,为住房保障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不安全住房改造上,以“三改”为切入点,加强农村不安全住房、厨房、厕所改造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确保住房保障全面落实,真正实现让贫困群众“居有所安”。目前,彭水县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9255户,完成改厨34702户、改厕44713户。

在易地扶贫搬迁上,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精准搬迁对象,精准建设模式,精准后续扶持,最大程度释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在公租房“兜底”上,彭水县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优抚对象、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重点人群优先纳入保障。以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廉租房、征收拆迁安置房、D级危房搬迁安置房、困境儿童住房、紧急避险搬迁安置房的保障机制,实行差别化租金、一体化管理,调高廉租住房保障家庭收入线和租赁补贴标准,惠及更多住房困难家庭。通过住房保障工作,彭水县约2750个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改善了住房条件,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治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感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具有苗家特色的吊脚楼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村民在走廊上忙碌着……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舒展开来。

“看起就是安逸,木栏杆换新了,公路硬化了,垃圾也没有了,村容村貌漂亮了。”看着这舒适的居住环境,鹿鸣乡焦家坝村村民盛启容激动地说。

盛启容怎么也没想到,曾经“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有了大变样:公路边没了垃圾,多了几个垃圾桶;泥巴路也变成硬化的人行便道;就连破损的房屋也进行了改造,换上了“新衣”……看着越发美丽的村子,她觉得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近年来,彭水县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激发了老百姓的发展内生动力。

在改厨、改厕、不安全住房改造的基础上,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提升行动,切实改变生活垃圾乱扔乱倒、庭院杂物乱堆乱放、城乡空间乱搭乱建等“十乱”现象,实现房前屋后无零星垃圾、田间地头无暴露垃圾、交通沿线无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无漂浮垃圾、旅游景区无散放垃圾及集镇整洁规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平安惠民

奏响和谐交响曲

每个工作日,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口都会见到民警的身影,他们提前30分钟到岗,警车进驻、警灯闪烁、民警巡逻,为学生、市民增添了一份安全感。

“现在咱们彭水很多地方都安装了摄像头,走到哪儿都安全感十足。”这是彭水县市民对平安建设最真切的感受。

良好的治安环境是群众安全感的源泉。数据显示,全县接处警同比下降7.36%,3个治安乱点地区刑事发案大幅下降,同比下降65.96%。数据背后,是彭水县通过强化社会巡逻防控,按照“特警屯点、交巡警巡线、派出所控面、武警联勤联动”的勤务模式,加强重点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防范,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增强震慑力和控制力的成果。

近年来,彭水县不断完善“1+1+N”巡逻防控机制,加快完善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管好、用好21支专职巡逻队伍,开展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确保群众安全感达90%以上。同时,全面落实“枫桥经验”彭水实践行动,突出专群结合和创新治理方式,在全县各村(社区)组建62支“五老自治队”,充分发挥“五老自治队”在基层治理中的法治宣传、社情收集、纠纷调解等作用,让大事儿不出乡,小事儿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