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焦点图

读书之乐何处寻 南岸书屋传馨香

发布时间: 2019-11-29 10:25:23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读书之乐何处寻 南岸书屋传馨香

——“南书房”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创新社会治理

image.png

工作人员向市民讲解“南书房”的借阅规则。记者 颜安 摄

11月27日一早,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居民蒋新菊又提了一摞书,来到社区居委会门口的“南书房”智慧阅读书吧前,将书一本本投放进捐赠口。

“南书房”是一个可摆放50本左右图书的小书屋,设置在轻轨、商场、公交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提供身份信息,从书屋里免费借阅图书,借走的图书还可以通过扫码转借给朋友,接力漂流,让更多人分享阅读乐趣。同时,市民也可捐赠自己的闲置图书。

目前,南岸区100个“南书房”里共有7000余册图书,其中2000册来自于市民的主动捐赠,生动诠释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解决“阅读最后100米”难题

蒋新菊投递书籍后没多久,家住南湖社区20栋的居民黄洁就来到了“南书房”前,通过扫码借阅了一本《三毛传——活着就是要纵情绽放》。

黄洁平时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有大把时间阅读。“但去图书馆有不少限制。”她告诉记者,“一是图书馆有开闭馆时间,二是需要缴纳押金,三是图书资源的共享比较困难,四是互动性不足,只是单纯的阅读。”

“南书房”正好弥补了这几个短板。

南岸区在社区、小区、商业中心、车展、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建立起了100个书屋,让更多读者以便捷的方式借阅和浏览图书,读者只需10天内归还即可。同时,“南书房”采取通借通还的形式,读者只需要将借阅书籍归还在“南书房”布置的任意点位即可,大大降低阅读成本,提高了市民的阅读积极性。

“南书房”在借阅系统还有图书热度榜、图书漂流榜、读书达人榜、阅读区域热度榜、积分兑换、借阅记录、书评分享等特色服务,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增加了不同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体验。这样的设计基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将“趣味+便捷+社交”融为一体,解决了最后100米借阅问题,让“随时随地阅读”成为现实。

共享与公益成为关键词

共享与公益,是“南书房”的最大特色。

就共享而言,“南书房”不仅仅满足普通借阅,还增加了趣味漂流、图书预约、爱心捐赠等功能。

所谓趣味漂流,就是读者之间可以扫描书本上的漂流码,将这本书进行“漂流”传递,这本书就由扫描者借阅归还或者继续漂流给其他人。图书预约功能,即读者在系统图书云库看到自己想要看的书,而书又不在附近书柜里,则可以通过预约功能,把图书预约投放至附近书柜,方便自己去借阅。爱心捐赠功能,即读者可以把家里多余的图书捐赠到书柜的收集箱,由管理员定期来收集整理捐赠图书,捐赠的图书编码后上柜显示,并在系统显示捐赠相关信息。

就公益来说,市民将家中闲置的图书投放进捐赠箱,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公益行为。并且,为了倡导这种行为,南岸区特地设计,捐赠图书会在系统显示捐赠人姓名,做到捐赠图书可视化,捐赠者可以清晰明了地了解到自己所捐图书的去向。目前,“南书房”7000册图书中,由市民捐赠的图书就达到了2000余册。今后,南岸区文旅委还将开展捐赠达人评选活动。

在线下,南岸区亦依托“南书房”为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以旧换新”“给山区孩子的一堂课”等,带动了不少市民加入到公益行动中来。

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

种种措施,都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打造‘南书房’,就是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南岸区文旅委主任雷旺说,“这既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也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雷旺通过观察发现,传统图书馆的不少书籍,常常被束之高阁,流动性、传播性欠佳;而许多人家里的图书也一样,在看过一遍甚至几页之后便被放在一旁。

让市民参与进来,成为“南书房”项目建设的初衷——基于这一出发点,这才有了图书漂流、分享、捐赠等一系列考虑。

“南书房”也有现实意义。“以南湖社区为例,我们以‘老旧散’小区为主,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难度十分大。”南湖社区居委会主任余建说,“南书房”及随之开展的一系列读书分享、公益活动,既有助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也有助于将公共文化建设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促进文化传播,不断提升居民的素养,以文化为纽带创新社会治理。

今年1-10月,“南书房”7000册图书总计借阅量达到了4.78万次,平均每本图书被借阅近7次,“南书房”注册会员达1.2万名,其延伸公共图书馆触角、培育浓厚读书氛围的作用正在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