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和谐重庆

潼南:办好民生实事点亮希望之光

发布时间: 2019-11-29 16:45:3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王尚英和母亲居住在廉租房里,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最低生活保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也是国家对困难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一笔笔雪中送炭的救助金,为贫困的家庭重新点亮希望之光;一项项救急救难的保障政策,为困难群众织就了牢不可破的安全网。

享政策 促成长撑起贫困孩子的上学路

初冬的清晨,天刚刚见亮,潼南县梓潼街道大坪村杜小燕一家人早早起床了。吃完早饭,坐在大门口,为杜小燕梳头已经成了小儿子陈文博每天上学前的“必修课”。“女儿常常说,她去读初中了,妈妈的头发换弟弟来梳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腼腆的杜小燕显得格外自豪。

杜小燕夫妻俩身患残疾,丈夫随年龄增大,智力问题越来越严重,无法从事重体力劳作,一家四口只能依靠她喂养家禽来维持生计。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大女儿升入中学,小儿子也念到小学六年级,孩子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让杜小燕压力倍增。“以前只有我一个人享受低保,但是对于整个家庭日常开销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杜小燕向记者说道。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没钱读书的困难局面,杜小燕再次向村里提出了低保申请,希望通过“两不愁三保障”的低保政策缓解家庭负担,帮助子女完成学业。村上了解情况后,考虑到杜小燕家庭的特殊性,经过民主测评,为两个孩子办理了低保救助,发放了生活补助,杜小燕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像我们这种家庭,读书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你们才有学上,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回报社会。”杜小燕常常这样教育两个子女。

如今的杜小燕家有了政府的帮扶以后,生活轻松了很多。为了更快过上好日子,杜小燕干劲十足。地里的菜留着自己吃,养的鸡鸭鹅卖了补贴家用,虽然日子过得拮据,但能让孩子们读书就是杜小燕最开心的事了。

”杜小燕夫妻俩都是残疾人,没有经济来源,家中还有两个子女上学,家庭十分困难。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不仅让3名家庭成员领到低保,保障了家庭生活,还帮扶两名子女享受了教育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家庭负担。”驻大坪村第一书记李名瑞说。在李名瑞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经常去杜小燕家里,了解她家的生活状况,为她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家早日脱贫。

了民情 解民困圆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梦

居住在江北新城幸福苑小区的王尚英是一名退役老兵,每天陪母亲买菜做饭、在小区拉二胡晒晒太阳是他的日常生活。

别看他现在这样悠闲,两年前他还在为生活和住房发愁。1981年,王尚英退役回到潼南分配到当时的县供销社工作,2000年9月供销社解体外出务工,2014年回到潼南照顾年迈的母亲,现在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工作难找,王尚英成了无经济来源的困难户,当时他和母亲租住在工棚里,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住房条件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2017年,王尚英向社区递交了低保申请书,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其家庭实际状况,为他办理了低保,同时通过摇号,申请到了廉租房。现在的王尚英和母亲居住在廉租房里,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廉租房租金便宜还可以长租,又是电梯房,上下楼梯都方便,我们住着很开心!”王尚英的母亲高兴地对记者说。

从居无定所到50多平米的廉租房、从生活拮据到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王尚英和母亲感触良多,在享受国家帮扶政策的同时,王尚英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告诉记者,以后退伍工资下来了,他就会报居委会取消自己的最低生活保障,把低保名额留给有困难的人,希望他们都能够像自己这样度过难关,过上幸福的日子。

近年来,区民政局积极开展低保核查清理工作,重点清理享受对象的家庭收入、人口、财产、消费水平变化情况;结合区委、区政府“惠民政策进农家”宣传活动,统一编印低保宣传资料30万份,确保群众知晓最新政策;督查各镇街落实低保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将符合低保兜底条件的纳入低保“兜底”,做到应保尽保。截止今年10月,全区共有城乡低保享受对象11923户,20657人,月发放资金794.11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522户,2596人,月发放资金123.0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0401户,18061人,月发放资金671.07万元。

低保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低保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惠民措施,是我们民政事业不断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唐开玖李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