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榜样力量

双石明天更美好 —— 记重庆黔江区扶贫书记王运洪

发布时间: 2019-12-05 16:11:3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不久前,我接到通知在老干局参加退休党员组织生活会,学习座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那天到会的党员很多,年近九十高龄,已然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都未缺席。主持人在开场白上明确强调,今天到会的每位党员都要围绕会议主题发表意见。因为人多,每人发言限时五分钟。

会上,我认真听完大家的发言,其中,一个名叫王运洪的扶贫书记,践行党员宗旨,真扶贫、扶真贫的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久久挂怀,总是萦绕在脑海里。会后,我又屡屡从旁人口里得知,区上的父母官,差不多每位常委领导,在这个深度贫困村检查指导工作时,相继都给予过肯定和表扬。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中国网、重庆日报等国家级、市级媒体记者,也都报道过这位扶贫书记的动人事迹。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约访了这个在扶贫工作中的真人。

王运洪,男,现年52岁,大学文化,一米七左右的个头,胖瘦适中的身材,一张古铜色的脸,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饱满泛光的额头仿佛蕴藏着无穷的智慧。通过接触和摆谈,我发现他是一个话语不多肯干实事的人。后来我又和几个朋友一起多次去双石村,实地踏看并走访了当地群众,村民们对他都赞不绝口。

中塘乡双石村,由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南山、高石、马石三个村合并而成。在2017年10月全区扶贫工作会上,双石被确定为新一轮深度贫困村。地处重庆市渝东南的黔江区,历史上素有“山高坡陡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顿白大米,除非妇女生娃娃”的形象描述。而对双石村的描写则更是凄凉“马岩上下三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据老一辈回忆,解放初评阶级成份,全是贫雇农,没有一个地主富农,可想生存条件之恶劣,贫穷落后之深沉。过去的马岩素以民风刁悍而闻名,山上有向氏、杨氏、吴氏等武术门派,加之地处渝鄂两省市交界之处,这里的群众工作不好做,也是远近出名的。

鲁迅先生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王运洪这个已年过半百的共产党员,刚卸下金溪镇平溪村扶贫的担子,又来到双石村挑起第一书记的重任。从2017年11月初开始,一头扎进马岩这座大山。用了不到一个星期,踏遍了全村17.6平方公里的每一座山梁、每一条沟壑、每一户人家。面对这个贫瘠的大山村,他在心里打定主意先干几件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制约双石村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饮水难。该村海拔在850米至1100米之间,地处山巅,土质松散,保水难蓄水亦难,全村九百多户人家常年饮用积存在瓦缸里和屋顶上的望天水。“宁请客人吃顿饭,不让客人喝口水”,“一水”多用就是这儿饮水难的真实写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过去乡村两级干部也没少花心思,先后修建了一些水池、水井,但大多成了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的摆设。水乃生命之源,双石村饮水难成了王运洪的心头之痛。为寻找水源,他走遍全村每一个角落,为寻求解决方案,他孜孜不倦多方求证,明确提出了解决全村人饮水的思路。庚即,他又奔走于水务局和自来水公司,汇报双石村群众饮水难的苦楚和自己的构想。部门领导看着这位扶贫书记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里,能够把情况搞得这样清楚,把问题分析得这样透彻,也为双石群众的饮水着急。于是局领导亲自带队,召集班子成员和技术员,多次到双石村踏堪调研。

为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2018年的7月,区水务局还从市上请来专家规划指导。7月的天气,酷暑当头,炙热难耐,王运洪每天与市上派来的技术员一同上山,一同下山,脸晒黑了,皮肤晒破皮了。该项目的设计负责人发出感叹:王书记,你为了双石人民吃大苦受大累,实在是难为你了,请你放心,我们一定用最好的方案,最好的设计,解决双石群众的饮水。

根据设计要求,全村集中供水,水源点放在何处?三组村民杨绪维家的一丘水田成为不二选择。而村民王兴斌告诉王运洪,马岩有“三杨”(意指三个姓杨的人),只要其中有一“杨”支持你,你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三分之一。杨绪维就是其中的一“杨”。为了解决这个水源点,之前乡村两级干部曾多次找他商量过用地及补偿,但一直都没谈成功。因为他提出的要求让大家头疼。他说要占地可以,一是补偿少了20万元免谈;二是必须把他全家转为城市户口,并享受养老保险。他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特殊地块特殊价格,我这地值这个条件。为了争取杨绪维的支持,王运洪用电话多次与他沟通,可都没有结果,于是决定亲自上门。

杨绪维住在城里一个租用的民房里,那地方道路狭窄,实行的是单行道。王运洪开车去他家,路况不熟,加之心里老在想见面后如何说服人家,一不留神便撞进了单行道。说来也是凑巧,交警把王运洪拦下来扣分、罚款的场景,让杨绪维看了个清清楚楚。之前他们双方都未曾见过面,杨绪维也不认识王运洪。当他们坐下来谈到占地的话题时,杨绪维说:我刚才看见你在交警面前的尴尬场面,知道你是为我们老百姓才受的处罚。我要是再象过去那样蛮不讲理,既对不起双石的父老乡亲,更对不起你王书记。我不说要20万了,那是混帐话;也不说要转户口了,我知道你们办不到。今天我说话算话,看在你真心为群众办事的份上,我支持你,就2万元。近一亩地的水田,2万元就这样搞定了,王运洪说他也没想到杨绪维会这样爽快的答应了。

说起这事,王运洪带着调侃的语气对我说,那次不小心闯单行道,被扣3分,罚款200元,是交警帮了我的大忙,换得杨绪维的支持,真的算是值了!事后,杨绪维对我说,那天我之所以答应他,是因为他来村里为老百姓干的事,我们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大家都认可他。特别是2017年冬天,他在双石村发动村民种植茶叶,真心为民,踏实干事,让我心生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如果再难为他、为难大家,那还是人吗?

经历了这件事后,不是“三杨”的工作难做,而是有事找“三杨”好办,“三杨”会为王运洪出点子、想办法,支持他工作。杨凤权当过多年的村支书,他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哪个干部要是只说空话不干实事,或言而无信,他会毫不客气提出指责,甚至还喊你滚,让你下不了台阶。我去杨凤权家走访时,他情不自禁地对我说,我们心里都有一杆称,像王书记那样为群众干实事的干部,在双石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个。

如今的双石村经过王运洪和大家的努力,已经打造成全区人饮工程的示范村,全村吃上了自来水。今年9月重庆日报华龙网以“山高水长,点点滴滴见初心”为题,对双石村的人饮工程作了专题报道,记者们都感叹,如此的高山大盖,没有王运洪的努力,村民要吃上自来水肯定是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