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货"藏深山无人识 3个年轻人把它们卖向全国
“土货”藏在深山无人识 三个年轻人把它们卖向全国
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城口县鸡鸣乡的“宝贝”被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发现
参展的土鸡蛋
重庆移动在鸡鸣乡组织农产品特卖。 重庆移动供图
12月的城口县鸡鸣乡,海拔2200米的高山上已经覆盖了厚厚的积雪,一些身体较好的老年人,一早就背着背篓,拿着锄头上山了,因为这个时候,山里的野生党参是营养最丰富的时候,可以卖个好价钱。
随着鸡鸣乡农村电商的发展,这些山里的宝贝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里消费者发现,山坡上的野生党参已经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一条途径。
贫困乡的土货摆上城里的展台
城口县鸡鸣乡,是重庆市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而鸡鸣乡金岩村又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平均海拔1000米,全村有900多户、2700多人,其中有127户为建卡贫困户。
全村只有三个年轻人,有两个之前外出打工,现在相继回来做电商,有一个是因为家中父母及妻子身体都不好,只能留下来照顾家人。
从鸡鸣乡到城口县城有112公里,而从城口县城出发到重庆主城,还有7个小时的车程。
5日晚上10点,鸡鸣乡金岩村的农村电商带头人之一范天喜,便从鸡鸣乡开车出发,他的长安小货车上,装满了鸡鸣乡当地贫困户的希望。
经过近10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在6日早上8点前,范天喜将满满一车的野生党参、腊肉、咸鱼以及土鸭蛋、苦荞面条、香菇等农特土货,运到了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重庆)活动暨第三届重庆电商扶贫爱心购活动的城口县展台,供重庆以及来渝采购的全国300多家采购商挑选。
回乡创业的电商带头人
展会一开始,范天喜便将这些来自大山的宝贝摆出来,拉开嗓门向过往挑选的供货商及市民吆喝起来。
今年35岁的范天喜,是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一组一生产队的人,18岁那年,他和当地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开始外出打工谋生。
这10多年,范天喜一直在武汉打工,从建筑工地到餐馆,他做过很多工种。
2017年,他回乡时,听说当地政府鼓励发展电商,于是他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就在老家做电商,随后,他成立了城口县喜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老家有很多农特产品都是纯天然的土货,但是,由于地势比较偏远,很少有东西能卖出大山。”范天喜说,公司成立后,他就在农户家收集了当地的土鸭蛋、腊肉、荞麦等多种土特产,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售卖,这些土货很快就被一抢而空,随后大量订单纷至沓来。
这些订单中,荞麦最受欢迎。
“我们当地荞麦,主要生长在贫瘠的山坡,不需要施肥,完全是纯天然的高山自然生长,以前由于稻谷不多,当地农户只是把它与大米或玉米掺和在一起煮饭,但是那样并不好吃,粗糙且有一股涩涩的味道。”
从小吃着这种东西长大的范天喜,对荞麦的这种吃法非常反感,他决定改变荞麦的吃法。
“我们在外打工的时候,吃过荞麦面,就非常好吃,就是将荞麦粉与面粉进行合理的比例搭配。”经过反复试验,范天喜自己研发的荞麦面上市了,一上市就被抢空。
带动更多大山土货走向全国
范天喜农村电商做得如火如荼,在北京打工的另一位年轻人听说后,也回到了鸡鸣乡,将更多当地的土货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而留在老家务农的那位年轻人,也成了电商公司的骨干员工。他们共同将大山里的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地卖出大山。
“现在,鸡鸣乡有1800亩地的订单农业种植荞麦,这些都是废弃的山坡,我们给农民发荞麦种子,收购价在7元左右,而农民的成本在3元左右(包括种子成本),通过种植荞麦及售卖其他农特产品,我们就可以让贫困户一家人一年增收1.5万元左右。”范天喜说。
除了鸡鸣乡,他还带动了附近几个乡镇种植荞麦。
现在,他一年可以通过农村电商卖出450万元左右的“土货”。当地的腊肉、咸鱼、荞麦面、香菇、土鸡蛋、土鸭蛋等农特产品,都通过电商走出了大山,卖向了全国市场。
他说,接下来,他们还将开发更多的当地农特产品和电商大数据带来的订单农业,让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电商增收。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