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头条

《中国音乐史•图典版》在国家图书馆首发

发布时间: 2019-12-09 12:57:2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玉荣为新书揭幕

中国网12月9日讯 从远古到秦汉、再到明清,声音“跨越”千年,可听的中国音乐史你见过吗?12月6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音乐史•图典版》新书首发座谈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文会堂举行。来自文化界、出版界、音乐界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该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称该书为一部有声有色的中国音乐史,填补了音乐图像学和有声音乐史的空白。

三卷本巨著讲述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图典版》由我国著名音乐史家、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钊先生撰著,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据介绍,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30多万字、700余幅精美图片、80多条珍贵的音频组成。作者吴钊先生运用“三重证据法”,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别开生面地讲述中国音乐史。全书分三卷:上卷“神奇的音乐世界”讲述了从远古到秦汉的音乐史;中卷“艺术的觉醒”讲述了三国魏晋六朝隋唐的音乐史;下卷“从宫廷到市井”阐述了晚唐五代宋元明清的音乐多变与新发展。

image.png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兴芜致辞

“这是一部三重证据的中国音乐史,一部有音有乐的中国音乐史,一部赏心悦目的中国音乐史,可以让更多的学习、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共享优质资源,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音乐史在世界音乐史中的影响力。”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兴芜表示,本书将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成果与音乐考古学、音乐史学、民俗音乐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结合起来,并创造性地探索可听音乐史,加上大量考古出土乐器和著名音乐家演奏的作品,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中国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本书史料丰富、图片珍贵、文字优美、音声相和、新见迭现,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学术洞察力和深入浅出的叙事能力。

据了解,撰著《中国音乐史•图典版》的吴钊先生生于1935年,自幼就受到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他先后师从查阜西、吴景略等古琴大师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吴钊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

数十年来,吴钊先生致力于音乐史研究,早已硕果累累。但为了完成这部著作,除了考证典籍,亲临考古现场,他还多次深入到边远地区,了解基层民间音乐,做艰苦的田野调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他以八十多岁高龄,不避酷暑,在山城最热的时候亲自到重庆的印刷厂指导排版和图片调色。在陈兴芜看来,这种对传承文化高度负责的精神令人感佩。

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音乐史•图典版》给予高度评价

座谈会上,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也就《中国音乐史•图典版》的出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image.png

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讲话

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说,吴钊先生是资深音乐史家,他撰著的《中国音乐史•图典版》,可以说是一部流动的中国音乐史。这本书无论是学术的深度,还是对中国音乐文明认知的深度,以及前沿而通俗的学术表达,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积累,也为紧跟时代和技术发展,加强学术的通俗传播,树立了一个示范性榜样。

image.png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说,《中国音乐史•图典版》的出版表明,85岁高龄的吴钊先生仍然处在学术的盛年,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古典文化非常辉煌灿烂,让广大青少年热爱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文化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吴钊先生这本书图文并茂、有音有声,出版形式很好,对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采用小程序方式汇集了80多条珍贵音频,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玉荣看来,吴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家,《中国音乐史•图典版》是他奉献给音乐界、学术界的心血之作,也是阳春白雪的精神大餐,尽显雅俗共赏的大家风范。

image.png

吴钊先生与田青先生亲切交谈

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先生说,吴钊先生把这本巨著献给引导他走上学术之路的杨荫浏老师,令人感动。这体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感恩师承、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学术精神。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音乐史学界召开第一次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术研讨会时,包括杨荫浏先生在内的很多学者都有一个遗憾,就是中国音乐史还是哑巴音乐史,就是没有音乐或很少音乐的音乐史。所有音乐史工作者几十年来都在孜孜不倦的用不同的方向开辟不同的途径,让音乐史成为有声的音乐史。吴钊先生的这本书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音乐史没有音乐的状态,而且图文质量上乘,可以说是一部有声有色的音乐史,足以告慰杨荫浏先生。

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马英珺被这本外观厚重低调,但打开之后又很“奢华”的内容和形式所震撼。马英珺说,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看到上中下卷大小标题也都很有趣,好像也很穿越。看到每一张图片好像都是看到了那一件文物,感觉很精美、很珍贵。每张图片都有出处,都有数据,这些数据又很精确,其中包括考古报告、测音数据,体现出老一辈音乐学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音频的声音也还原得非常好,让我们感知到了古人的音乐文化智慧。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普及音乐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旭光说,《中国音乐史•图典版》应该成为音乐学院学生的必读书,有了这本书,不用在课堂上、图书馆,就在寝室、琴房,就可以学习中国音乐史,扫码听到各个朝代的音乐。这就是老师,这就是多方位的、多角度的、多途径的知识传承。因此,吴钊先生和重庆出版集团真是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大好事。

image.png

吴钊先生与王建欣先生琴箫合奏古乐《阳关三叠》

在座谈会现场,吴钊先生也分享了自己在撰著《中国音乐史•图典版》过程中的心得、感悟。他表示,研究中国音乐史,不能把音乐从社会现实当中剥离出来,单纯就音乐谈音乐,一定要把音乐放到中国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去研究,看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变化、如何发展、有何特点。要紧密结合音乐实践,研究音乐的形态和审美的历史演变。他寄望年轻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音乐史学。

image.png

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领导和专家受重庆出版集团委托向有关单位赠书

据了解,《中国音乐史•图典版》是重庆出版集团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而最新完成的一本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首发座谈会上,重庆出版集团还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赠送了《中国音乐史•图典版》。(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