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重庆

涪陵:盛会背景下,一颗青菜头的自白

发布时间: 2019-12-11 15:25:0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罗菲菲 何乾健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image.png

市民在榨博会现场选购涪陵手工榨菜。

image.png

涪陵榨菜集团脆口榨菜数字化车间。

在重庆市涪陵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青菜头,白露种,土窖育,成翡翠。育得百味长,开坛万家香。”词句虽然简单,但勾勒出的却是涪陵青菜头悠久的种植历史。

继首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后,12月7日至9日,以“共享榨菜产业盛宴,共推农商联动发展”为主题的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重庆)活动涪陵分会场暨第二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博览会在涪陵精彩呈现。

数据显示,在本届博览会上,涪陵区榨菜企业、榨菜(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受邀的国内10余个涪陵青菜头鲜销、成品榨菜销售商代表共签订涪陵青菜头鲜销协议10万吨、成品榨菜销售协议9万吨,鲜销和成品协议销售金额分别达3.3亿元、11.8亿元,为涪陵榨菜产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此外,在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重庆)活动涪陵分会场农特产品及旅游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上,18个涪陵区外企业与18个涪陵区内企业签订了青菜头鲜销及文旅项目、榨菜销售和农副产品销售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重庆市农特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工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活动是商务部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涪陵榨菜是举世闻名的特色农产品,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具有独特优势。本次活动和本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涪陵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还促进了区域合作融合,更助推了“一圈两群”协调发展。

“从头一年9月初到次年2月,是我生长最适宜的周期,经过土地的孕育,我长成了一颗漂亮的青菜头。”

——一颗青菜头的自白

从一粒种子到一颗青菜头,我们看到的是漂亮的果实,看不到的是它扎根土地、汲取营养、茁长成长的努力。

每年9月初到次年2月,是青菜头生长最适宜的周期,在涪陵得天独厚的水土滋养之下,一粒种子蜕变成为了一颗表皮青绿、肉质白而肥厚、质地既嫩又脆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青菜头,这也是制作涪陵榨菜的上好原料。

数据显示,2019年,涪陵榨菜原料基地面积和总产量已分别达到72.5万亩、160万吨。

近年来,涪陵区委、涪陵区政府以“涪陵榨菜”、“涪陵青菜头”品牌为统揽,把涪陵榨菜产业纳入农业农村“2+X”扶持发展,实施鲜销、加工两轮驱动,做大做强了榨菜产业。在青菜头鲜销方面,通过近10年持续努力,已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鲜销模式。

今年11月以来,涪陵区组织了28个青菜头拓市鲜销工作组,前往东北、华北、西北等大中城市以及重庆周边城市、长江沿线城市,按照统一命名、统一宣传资料、统一包装设计要求,通过网络媒体宣传、现场炒制菜品宣传引导、举办涪陵青菜头鲜销推介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拓市,共计在5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批发直销点80余个,签订青菜头鲜销协议55万吨,协议金额15亿元。

“从青菜头到涪陵榨菜,我将经历最重要的‘变身’时刻,从此推向市场、走向世界。”

——一颗青菜头的自白

从青菜头“变身”涪陵榨菜,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这一道道匠心工序,体现的是涪陵榨菜制作人的初心,展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魂。

在本届博览会上,前来参会的市民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涪陵榨菜,更直观地欣赏到了涪陵榨菜制作人的匠心制作,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还满载而归。

涪陵榨菜于1898年诞生并推向市场、走向世界,历经百年沧桑,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兰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目前已发展成为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传统特色支柱产业,也是涪陵深化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据统计,截至2019年,涪陵有半成品原料加工户近4000户,年半成品加工能力80万吨以上;榨菜生产企业37家,其中榨菜重点龙头企业21家,年成品榨菜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有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余件榨菜商标品牌。形成了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三大系列、100余个产品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县乡市场,并出口5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涪陵外运鲜销青菜头54.4万吨,产销成品榨菜49万吨,榨菜产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产业利税20亿元。

“当传统技艺遇上智能化,即便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也改变不了那抹记忆里的乡愁。”

——一颗青菜头的自白

进入智能化时代,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人力与成本的投入。不过,传统技艺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被磨灭,仍然保留着我们记忆里的那一抹乡愁。

在本届博览会上,部分参会代表走进了现代化种植基地和涪陵榨菜集团,亲身感受传统技艺与智能化碰撞所产生的“物理反应”。

位于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的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上植物工厂,在封闭环境下可以实现对每一株植物无微不至的“照顾”,各项环境因素经过物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后进行自动调节,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佳条件,让种子变为良材;涪陵榨菜集团在秉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钻研,将传统榨菜制作技艺的各项步骤逐步分解到机器上,并严格选择优质配料、精准配置调料比例,最终实现机器做出来的涪陵榨菜仍然保留了手工榨菜的味道。

据介绍,在成品榨菜销售方面,目前,涪陵榨菜的营销网络已遍布全国,并延伸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9年,涪陵榨菜企业共与全国各地3100余个经销商签订了60余万吨的成品榨菜销售协议,协议销售金额50余亿元。

“当美食遇上美景,当单一变为多样,我这一颗小小的青菜头,已然成为了推动农商文旅联动融合发展的纽带。”

——一颗青菜头的自白

涪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除了享誉国内外的“一碟小菜”,还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武陵山大裂谷、816地下核工程等文旅项目。在本届博览会上,这些文旅项目一一亮相,不仅让大家心向往之,还与旅行商们完成了2020年的签约,签约金额达1.8亿元。

接下来,涪陵将持续打造农商文旅融合新亮点,力争到2021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0亿元,开启涪陵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不仅如此,作为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重庆)活动涪陵分会场,在本届博览会期间,除了涪陵青菜头和涪陵榨菜,涪陵还重点推介了中药材、涪陵竹笋、涪陵黑猪、胭脂萝卜、涪陵龙眼和荔枝六大农特产品。同时,涪陵也以此次展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在重庆市“一圈两群”战略新布局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来自长江和乌江流域的10个区县、110余家企业搭建了平台,展销带来的600余种特色商品和旅游产品。

据统计,在为期3天的博览会中,共计有8万人次的市民进场观展购物,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了3800万元。通过以涪陵榨菜为媒,产销联动、文商旅融合等一系列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榨菜之乡”涪陵的人文底蕴和文旅资源优势,扩大了涪陵榨菜产业的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涪陵融入绿色发展的大格局中。

“从青菜头到种类繁多的涪陵榨菜,我们这个产业还远未画上句号。”

——一颗青菜头的自白

在本届博览会上,涪陵榨菜企业推出了创新口味的涪陵榨菜,如将香菇、牛肉与榨菜创新结合,使榨菜有了更加丰富的口感;将藤椒的鲜麻加入榨菜,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了这款味道。

不仅如此,全新固化下来的“中国榨菜宴”也隆重推出,颠覆了大家对涪陵榨菜固有味道和吃法的印象。

未来几年,涪陵榨菜将按照完善供给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要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现代榨菜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主线,着力推进榨菜产品、机制、科技创新,努力将涪陵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牌最响、销售最广的榨菜鲜销、加工基地。

与此同时,本届博览会的构想是“深度融合涪陵的历史、人文、生态、城建、交通、旅游、商贸等各种元素,搭建涪陵及长江、乌江流域农特产品和旅游产品的产销对接平台”。整个博览会下来,我们能从中看到涪陵借力榨菜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展现涪陵在“一圈两群”发展中的新担当、新作为。相信不久以后,味美飘香的“涪陵榨菜”又将迎来一个新的篇章。(文/罗菲菲 图/何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