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仁心大爱

余碧珍:扶贫路上的政协委员

发布时间: 2019-12-13 10:04:3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中国网12月13日讯 “每当我们一家遇到困难时,是余大姐给了我最大的帮助、鼓励、支持,摘掉了几十年的穷帽子,打心眼里感谢她!”近日, 邻水县观音桥镇擂鼓坪村村民王大友对记者说谈起帮助他脱贫的好心人。他口中的余大姐就是邻水县政协常委、邻水金鼎实验学校董事长余碧珍。

白手起家的余碧珍,经过20多年艰苦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她从贫穷走向富裕,不忘初心,回报社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甘于奉献、扶贫济困,谱写出了一曲曲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奉献之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多年的扶贫实践中余碧珍深刻体会到:扶贫扶志是根本,摆正心态是关键,要扶出贫困人群的自信心,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因此,她对每一个扶贫对象,不仅是给予资金上的帮助,更多的是在传授科学知识和鼓励树立脱贫致富信心上下功夫,真干实干帮贫困户脱贫致富。

观音桥镇的擂鼓坪村的黄太友是当地出了名的特困户,一没文化,二没技术,更没资金,多年的贫困让他产生惰性和依赖情绪。

余碧珍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黄太友家贫困的现状和原因后,亲自到黄太友家,促膝谈心,引导他转变观念,鼓励其发展产业,树立挖断穷根奔小康的信心。同时,捐资5000元为他买牛来饲养,还特意从书店买了有关耕牛饲养的科技书送去,使黄太友深受鼓舞,树立起脱贫的信心。

如今,黄太友的牛已产仔牛3头,几年后,年收入可超3万元。“脱贫致富快了。”黄太友说。

“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应该在治本上下功夫。”这是余碧珍在扶贫攻坚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在艰辛的扶贫路上,余碧珍每到一个贫困村扶贫,首先要办的事就是深入调查研究,走村串户,同干部、群众一道反复分析,找准致贫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开良方、找路子,使扶贫扶到点上,扶在根上。

在柑子镇边远山区的岐山村,余碧珍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该村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不便,致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她积极配合镇、村干部发动群众调整土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遇上资金有困难,她毫不犹豫地捐资4万元。村民们在她无私精神鼓舞下,积极义务参加公路修建,仅仅用三个月时间就修好了公路。村民们生产的瓜、果、蔬菜、猪、牛、羊等农牧产品不断运输到外面销售,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贫困落后的面貌渐渐改变。

余碧珍深知,扶贫须先扶智,“志”如帆,“智”如劲风,无劲风则帆不扬。为了让家庭贫困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她毅然拿出多年打拼积攒的全部资金,兴建了一所现代化的民办公助学校—— 邻水金鼎实验学校。学校建成后,有许许多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在金鼎实验学校圆了他们的读书梦、大学梦。同时,学校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和生活费,奖励刻苦学习的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家住柳塘乡八斗丘村的初二学生冯庆,是一个孤儿,63岁的冯水桥收养了他。养父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靠政府微薄的补助金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家烧没了,他和养父只有借住在乡敬老院。没经济来源的小冯庆被迫缀学。

余碧珍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到敬老院去看望父子俩,并把小冯庆接到金鼎实验学校就读,所有费用全免,每月补助300元生活费。看到冯庆在学校快乐健康成长,余碧珍脸上露出了慈母般的笑容。“再苦不能苦孩子,孤儿也有上学受教育的权利。”余碧珍说。

有人对这种不赚钱倒贴本的做法很不理解,说这是何苦呢,社会上像这样的孩子太多,学校又不是孤儿院,管得过来吗?对此余碧珍表示,我办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像我一样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余碧珍不仅仅在经济上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更重要的是,她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鼓励贫困家庭学生,珍惜大好时光,学习科学知识,成为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在余碧珍鼓励下,不少贫困家庭学子奋发读书,成了有用之才。家庭贫困的学生石轩,就是在余碧珍精神感染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了远大理想,发奋学习。高中毕业后考入西南财大,现在西南证券金渝大道营业部工作,月基本工资7000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据了解,建校16年来,余碧珍捐资2432.92万元,先后资助包奎建、蒋佩伶等3599名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

脱贫路,是一条漫长的路,非一日之功可成。脱贫攻坚更是一项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不行,光靠少数人也不行,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总体战。

余碧珍认真履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提案。牵头成立了邻水女企业家商会,并亲自担任会长。女企业家商会成立后,她团结带领女商(企)界女同胞,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架起了爱心人士和困难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黎家乡药王顶村82岁的孤寡老人邓素华,家庭困难,生活贫困,为帮助老人树立生活信心,脱贫致富,商会每月为她资助1000元扶贫金。“自商会成立以来,商会女企业家为脱贫攻坚捐资30余万元。”余碧珍说。

脱贫路上艰苦跋涉,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展现了一个女企业家的风采,人们称她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余碧珍先后荣获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成就奖、全国爱心公益杰出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十佳慈善之星、四川省首届“二级星星火炬”奖章、四川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奖、首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30强、四川第四届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等60多项荣誉称号。

而今,年过七旬的余碧珍,身患骨髓纤维化疾病,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仍然倾心执著于扶贫事业。“扶贫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愿为邻水扶贫事业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余碧珍说(付恋 张龙安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