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涪陵: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四种方式

发布时间: 2019-12-20 15:55:4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突出三个结合,创新四种方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力度,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98%以上,覆盖常住人口比例达92%。

村村设垃圾箱

回收生活垃圾

12月18日,记者来到涪陵区蔺市镇连二村2组村民夏文超家,只见一楼一底的白灰色砖房被郁郁葱葱的果树及桂花树包围,院坝干净整洁,屋内收拾得整整齐齐。

image.png

蔺市镇桃园村2组村民将垃圾倒入垃圾箱。

“以前有些村民的生活垃圾都是扔到院坝外公路两边,现在大家都自觉扔到垃圾箱内。”夏文超说,村干部遇到他们常讲“要爱干净、不要乱扔垃圾”。大家也相互监督,慢慢地就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

夏文超打扫完院子的卫生,把垃圾倒进不远处的垃圾箱里。“现在,农村也像城里一样摆放着垃圾箱,家里的垃圾也能做到随时扫随时清了。”夏文超说。

“以前,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家家户户门口堆着柴火,垃圾随手乱扔,每当刮大风,天空中便会飘起塑料袋等垃圾,臭味刺鼻。”回忆以前村里的环境,夏文超的邻居许远华十分感慨。

当日,记者在该村走访发现,昔日垃圾散落、污水横流的场景不见踪影。村子里,一个个摆放在居民点和农户聚居点的生活垃圾收集箱格外引人注目。

“有了这些垃圾箱,垃圾能及时运走,解决了垃圾围村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春明说,村里通过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设置环境卫生评比公示栏,评选“环境卫生示范户”等办法,引导村民分类定点投放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蔺市镇政府副镇长彭勇介绍,近年来,该镇启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连二、桃园等24个村(社区),设置了生活垃圾箱,每天由专用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置。

“可别小看了这些垃圾箱,上面有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的名字,只要垃圾箱装满垃圾,村民一拨打他们的电话,垃圾车就会来清运。它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农村的卫生面貌。小小垃圾箱改变了大环境!”彭勇说,下一步,他们将强化检查监督,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各村环境卫生保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目前,蔺市镇在24个村(社区)配备专职保洁环卫工人310名,垃圾车19辆,垃圾箱80个,垃圾桶3500个。像蔺市镇一样,全区涉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的24个乡镇街道308个行政村,村村配备了专职保洁环卫工人、垃圾车、垃圾箱、垃圾桶,确保所属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

车厢车间无缝对接

垃圾无漏撒

在新妙镇甘家坪村垃圾中转站,记者看到两套压缩式垃圾转运箱摆放在中转站,工作人员正清洗垃圾中转站的地板,一侧墙壁上挂着一块“操作注意事项”牌和一块“垃圾压缩机操作规程”牌。

image.png

新妙镇甘家坪村垃圾中转站。

环卫工李师傅将垃圾车开到这里后,在工作人员杨伟的指引下,进入卸料区域,倾倒垃圾。同时,杨伟及时收集卸料时散落的垃圾,待垃圾车离开后立即进行冲洗,保证场地干净清爽。

“三四车垃圾压缩成一块重约10吨的垃圾块,由环卫车运到位于石沱镇的涪陵——长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置。垃圾压缩后,缩小了体积,提高了运输效率。”涪陵区玉环固体废物污染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剑纯说,新妙镇甘家坪村垃圾中转站2017年2月改建投用,占地面积852.8平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23.47吨。目前,主要负责新妙镇和增福乡32个村(社区)5万村民的生活垃圾,日处理生活垃圾7~13吨。“这种现代化垃圾中转站,工作时全封闭,同时消毒灭蝇,即使在夏季,也不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胡剑纯说。

涪陵区城市管理局城乡环卫科科长严玮介绍,涪陵区自2015年9月1日启用青羊垃圾中转站以来,到今年已有15座垃圾中转站投用。预计到2020年,全区将建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21座,乡镇覆盖率将达100%。

突出三个结合

创新四种方式

蔺市镇和新妙镇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是涪陵区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缩影。早在两年前,为进一步推进涪陵区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涪陵区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全力开展农村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全区规划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21座,目前已建成投用15座,在建6座。设备配置方面,前端收集设施全区共配置了垃圾桶44090个,其中配置120L垃圾桶27556个、240L垃圾桶16534个,配置三轮摩托车308辆(用于收集垃圾);中端收运设施配置了5吨自压式垃圾车5辆、1吨钩臂车45辆、5吨后压式垃圾车8辆、2立方米垃圾箱1448个;未端转运设施配置了20立方米垃圾箱55个、17吨转运车13辆。实现了农村环卫设施设备配置全覆盖,形成了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目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98%以上,覆盖常住人口比例达92%。

image.png

环卫车将垃圾运输至位于石沱镇的涪陵——长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置。

通过试点,涪陵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三个结合”,创新四种方式。“三个结合”:一是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相结合。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并率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二是与推进河长制工作相结合。加大对次级河流、支流、河湖河岸的垃圾清理和监管力度,有效避免向河湖乱倒生活垃圾;三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列为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既达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的,又为贫困户脱贫奠定一定基础。

创新四种方式:一是打造示范带动方式。选择基础条件不同的村(社区),全力打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打造了蔺市镇连二村、武陵山乡乐道村等示范点,既宣传了典型,又鞭策了后进。二是建立集中整治方式。按照“政府主导、乡镇主体、村居实施、群众主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乡镇(街道)的主体责任,由乡镇(街道)负责牵头,以村(社区)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三是推行垃圾分类方式。结合涪陵区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先粗后细”的基本原则,将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中,可堆肥垃圾由农户自主填埋或堆肥,可回收垃圾由村民或村保洁人员卖给废品收购点,不可回收垃圾通过收集、转运至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理。在蔺市镇连二村、武陵山乡乐道村试点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为全区开展农村生活垃极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打下基础。四是创新垃圾转运方式。整合各乡镇垃圾中转站、转运车辆等现有资源,打破以往乡镇垃圾中转站区域界线,全区分为8个片区,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统一制定片区运输线路,采取就近运输的原则,建成钩臂式垃圾车与后压式垃圾车协同作业的转运模式,尽可能降低转运设施设备的投入和运行成本。

建立四大机制

确保长效治理

通过不断探索,涪陵区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治理方法和机制,形成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实现了责任主体重心下移,形成“区级抓镇级、镇级抓村级、村级抓社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将农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做好“门前三包”,明确了村民责任和义务;三是建立了“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农户”的逐级评比机制,让评比工作最终落实到户;四是建立了月巡查和季度检查制度,并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市政对乡镇市政管理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以奖代补”,对考核排名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乡镇(街道)给予适当补助,对排名靠后的通报批评。

加强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利用“村规民约”“一事一议”引导村民适当缴纳卫生费,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村一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持续推广推行卫生约束机制、卫生评比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区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文徐华东 图冯国庆)